二十年前,可能一声不响,就离开了农村,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而今再回想起来,只能说是故乡,记忆中的故乡,和很多人一样,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总要离开家乡。但是离开后才发现,离开太容易,回去会更困难。而我们离开了的,对于农村的感情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要说得坦然点,那就走了就走了,别再想着回去,但是现实又不能这样,有一万个理由你必须回去,但是没有一条路能够让你坦然的回去,最终就成了,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
小时候的农村:安静,淳朴,简单,快乐,贫穷
那个时候,村里总会停电,夏季的日子,窝在家里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家伙们就会搬出凳子,搬出板子床,坐在大门口纳凉。虽说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多智能手机,但坐在一起听大人们天南地北的胡侃显然比现在低着脑袋玩手机要有趣的很。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一群小孩子窝在板子床上,听着村西口的老奶奶讲鬼故事。那个时候没有电脑,老奶奶的故事大概是自己小时候听到的,或者是现编现讲的吧,可是一群小孩子睁大了眼睛,又恐惧又好奇的,现在想着,莫名的笑着。
小时候的农村,基本很少关门,这样的生活习惯在城里看来,大概就是给小偷作案创造环境吧,可是农村就是这样。小时候起的早早的,去小伙伴家里,什么也不管就跑到卧室里去,一把掀开她的被子,此时她也会在母亲的责骂声中,睡眼朦胧的跟我跑出去,估计她连做什么也没有多想吧,一整天就么漫无目的的闲玩。空闲之时,大人们便带我去河堤捉鱼捕虾。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河岸生长着青竹,弯腰戏水,微风拂过,竹林嘎嘎作响,犹如清玲般悦耳动听,浅且清的河水有时能透水看到游鱼戏虾。顿时生出恍如隔世的感觉,其实我很想结庐在竹林中,听风看雨而已,无奈世道……
捉鱼捕虾完后,便是吃的时候了。在厨房忙碌一阵子之后,美味的农家佳肴摆放桌子上,典型的三菜一汤。酸辣的鱼汤,一盘油光欲咽的虾公,空心菜,黄瓜,一碗地道的农家饭飘着清香,即便简单,但美味十足啊!就连猪油都比得上城市里的花生油。
而贫穷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小时候物质上的匮乏,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很少很差,能吃上一顿肉大家都很很幸福,衣服穿了缝缝补补,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就都想着离开农村,才能找到未来,才能告别贫穷。
而今的农村:孤独,凋敝,荒芜,留守,空巢
在都跟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抱着远大的理想离开了农村之后,在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中国的青壮劳动力都到了城市,有的是外出打工,有的则长期移居城市。当你走进一个村庄,你发现,生活在这里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很多孤独的老人,守着几个孩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而孩子,也没有我们儿时那样的快乐,他们更担心的是父母在哪里,今后自己又该去哪里,关键时候没有父母亲在身边,老了的爷爷奶奶只能坐在板凳上面看他们玩耍,老人也孤独,孩子也是孤独的,农村凋敝了,甚至村里面发生点什么事情,都得老人出面,一些帮忙的重活,还得老人上。跟以前那些年轻力壮的年轻人相比,以前他们能够挑起村里面的大小事,而今只能是一群老人小孩,看着一些事情又无能为力,农村凋敝了,不光是冷清了,而也荒废了,曾经地里面的庄稼茂盛,如今杂草丛生。生活也许好过了,不用种地也不会饿着了,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尽可能的为家里改善生活,他们在城市过着比较辛苦的日子,虽然情感上不能去顾及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尽可能多的为家里带去些物质的东西,他们回不去农村,他们也不能回去,他们肩负着农村的希望,又背负着城市的巨大压力,说回去,不是简单的两个字。
而在城市生活的这些农村群体,他们对农村充满着无数的情怀,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夹层之中,前进与后退都是那么的困难,而他们又是农村上一代与下一代的顶梁柱,承担的责任又是那么的巨大,不仅如此,农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又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村微信公众号“nongcun365”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