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关于清明扫墓安全公告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该图片称“上坟祭祖时如引起火灾,除追究刑事责任外,并铲除祖坟。”今日下午,法晚记者从湖北省随州市安居镇负责林业工作的范先生处证实:网络流传的公告属实,主要作用“为提醒村民注意防火。”(4月3日《法制晚报》)
清明时节,上坟祭祖已进入高峰期,因为祭祀而引发山火的情况也屡被曝光,有的引发的山火事故还非常重大,相关人员甚至被判以刑法。上坟祭祖和防范山火,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不仅摆在上坟人的心头,也成为不少基层单位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随州市安居镇被曝的上坟引发山火铲祖坟的公告牌,恰恰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祭祀活动仍然延续着供奉燃烧冥币等方式祭祀先人。这种观念的易转,需要一个过程。在不少地方,坟茔多选在山头林区,这也给山林防火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其实,对于一些祭祀者来说,其何尝不是要千方百计地防止山火的发生呢?
在祖坟和防火两层关系中,祖坟和防火并不是矛盾的冲突点。双方的冲突点在祭祀的方式上,在祭祀者的祭祀行为本身上。如果祭奠者以鲜花等其他文明方式进行祭奠,祖坟自然不会被放在被铲除的对象中。
“铲除祖坟”式防火,与“做黄麻碱,生孩子没屁眼”“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法律责任”等口号宣传有着类似的思维惯性。只不过后者是一种诅咒式的公示,“铲除祖坟式”防火则可能直接危害到祖坟的存留问题。当治理者把诅咒奉为行为的准则,而不用心改进工作方法,双方的利益衔接难问题可能会越来越扩大。
防山火重要,但满足市民对先人的祭祀权力也同等重要。两者要平衡,只能引导群众在祭祀方式上向文明、安全方向靠拢,而不是以铲除祖坟这样粗暴的方式恐吓群众。如果真的因上坟引发山火并且最终也铲除祖坟,则可能会侵害祖坟和相关群众的祭祀权,激化与群众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对于山火的防范也没有直接的益处。
山火无情,祭祀有意,防火有法。在调和双方的矛盾方面,关键还是在管理和引导。一方面,要加大山火防范的力量投入,做到科学有序调动,快速及时到位,随时做到有火即灭;另一方面,要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引导,同时配之以文明祭祀服务的同步跟进,让群众自觉地接受文明祭祀的便捷,告别“灰飞烟灭”“山火熊熊”的尴尬局面,在文明有序中过一个对得起内心,对得起公众,且清净、清新的清明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