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乡村教育摆脱尴尬

[ 作者:中国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王惠敏 ]

近日,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教育系统内部下发了一份《关于西林县教育系统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暗访督查情况的通报》,李红(化名)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个人违纪现象的名单中,所犯问题是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返回县城。(3月28日网易)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然而很多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却陷入了教育困境,甚至多给钱也招不到合格老师,这造成很多适龄儿童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其发展也遭受到限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事实上,国家一直对教育问题相当重视,无论是探索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是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抑或划片分区,都彰显着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何香久提出了“京津冀共用一张考卷”的建议,在全国引起了热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资源的公平,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的关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十年树人,十万栋梁。人们将教师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载着无数父母与学子的深深期待。莘莘学子十几年的求学路,相伴的是良师还是“恶师”,决定的不单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更影响着价值观的树立甚至健康人格的塑造。教师群体绝不容许害群之马的存在,唯有切实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让师德过硬,才能够撑起广大家长、学生的信任。

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监督机制,为教师群体戴上“紧箍咒”,但是在制度的执行之中,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正如这则新闻中的例子一样,一方面是县级机关出于作风、纪律方面的考虑,认为教师队伍理应工作日待在学校,甚至“八小时”外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是乡村教师群体的委屈与尴尬,工资微薄、条件艰苦,还要承担着有家不能回、违规遭通报的现实。

乡村队伍建设,还需抓住乡村教师这个主体,多渠道、多方位的寻求解决之策,当然也要出于人性化的考量,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过硬、道德修养过硬的干部队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