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杜才云:引爆“油菜花热”,助力“乡村旅游”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16 ]

春到乡村,草长莺飞,金黄的油菜花盛开在中国无数片田野。从陕西、重庆,到湖南、江西,众多乡村纷纷举办“油菜花”节,铁路部门联手旅行社还开出了“赏花专列”。我国是世界油菜的原产国,农民素有种植油菜的耕作传统。“油菜花热”能否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何使更多的农民借此脱贫、致富?(3月28日新华网)

“油菜花热”是一种旅游资源“发酵”。油菜,原产于我国,是传统的油料作物,我国国内均有播种,很多地方还是大片大片的播种,这种农作物对于旅游业来说,看点不在榨油的菜籽,而在于美得炫目的油菜花花朵,植株高达1米4左右,花径长达40厘米左右,花瓣是粉黄色的,花粉是粉黄色的,黄花衬着绿叶,花香随着春风飘荡,芳香扑鼻而来,花期长达30天,如果种植面积达到数百亩乃至上千亩,这种旅游资源何止是迷人,那简直是“醉人”。

“油菜花热”填补了我国旅游空档期。春节刚过,至清明节前后,能够作为旅游的热点不多,3月5日“学雷锋”“好人节”太实在,3月12日的“植树节”太忙,4月5日的“清明节”太萧杀,都不太适合愉快地放飞心灵。然,春二三四月,正值大江南北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次第盛开,开在家门口,花期还蛮长的,正好迎合了大中城市市民的“乡村体验游”“接地气”“感受大自然”“洗肺”“摄友”的口味。

“待字闺中”的旅游资源,重在开发利用。今年,四川盐亭县毛公乡人尝到了“油菜花热”“葡萄到底是酸的还是甜的”。毛公乡党委政府依托上千亩的油菜花资源,于“3月8日”期间,举办了“油菜花节”,卖点是“油菜花中吃火锅”、“油菜地里看表演”,将油菜花的美景与驰名中外的火锅美味、节目表演结合起来,吸引了大批游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笔者也有幸赏鉴,并将美景摄影留存。据乡长范德斌反映,乡村经营者的“效益不错”。

毛公乡“油菜花节”,影响到周边一些县乡,掀起了川中、川北一带的“油菜花热”。随着春回北方大地,“油菜花热”也随之“热”起来,从陕西、重庆,到湖南、江西,众多乡村纷纷举办“油菜花”节,铁路部门联手旅行社还开出了“赏花专列”,发展季节性乡村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看来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做大农村经济方面是动了脑筋、花了功夫的。

“油菜花热”,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过去,几百亩、上千亩的油菜地随处可见,但就没有人想起要把它作为旅游资源拿来开发,旅游资源就闲置和浪费掉了。现在各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打”,群众参与,线上线下一体化推介销售,具有乡土特色的“油菜花节”脱颖而出,受到了市民们的猎奇、采风和消费,将旅游供给侧“坐实”,“油菜花热”还真“热”了起来。

虽然,油菜花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油菜花节”“土”得新鲜、美得自然,对于吸引游客,销售农特产品,拉动乡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和谐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确是个“好看点”、“好卖点”。

要让“油菜花热”“热”到群众心里、“热”到群众兜里,还是有一番功夫要下的: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酒好还怕巷子深”,要做好乡村旅游的推介工作,不可“孤芳自赏”;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水、电、通讯、网络、道路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品味档次;三是要加强农特产品的开发。要将当地土特产品包装开发,达到国家质量认证工作,为销售做好准备,帮助农村群众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四是要与旅游公司做好对接开发,由“油菜花节”承办公司与旅游公司做好对接,发挥各自的作用,把旅游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起来;五是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举办方要从文、体、食、影展、会议举办等角度,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游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