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诗情画意难掩心中糟粕

[ 作者:刘钇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8 录入:16 ]

按常理而言,“诗歌是净化人们心灵的语言,而诗人便是人们心灵的救赎者。”不过,有着诗人、副县长双重身份的黄照良,心灵非但没有得以净化,而且,他在喜欢作诗的同时,更对权力上瘾,更喜欢以权敛财。在任副县长的8年里,先后为约20人谋取利益,与他人共同受贿34万元,单独受贿共计人民币344.58万元,美元1万元,港币10万元。(3月24日,检察日报)

从古至今,都不乏一些诗人和官员集于一身的历史名人,但是这些人中有清正廉明、淡泊名利的,当然也有一些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陶渊明、苏轼等一些诗人就是清正廉明、淡泊名利的代表,但是秦侩与和珅等人也就成了反面角色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诗却也是凤毛麟角了。所以,诗与心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

诗情画意固然美好,但是在诗情画意的背后,却有一颗肮脏糟粕的心,那么这些诗也就显得是一文不值了。可能有些人会说,只要是好诗,还是会有人去读的,但是笔者想问,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秦侩与和珅写的都是什么诗?还不是都记住岳飞的《满江红》?

那这些腐败之人为何又要写这些东西呢?为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为了能够流芳千古。但是当一个人对一个国家和人民作出可耻的事情之后,那么也就不是什么流芳千古了,而是变成了遗臭万年。秦侩与和珅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只会让万人唾弃,并不会有什么流芳千古。

这些也就从侧面印证了,不管是哪朝哪代的人民,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当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什么诗情画意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而是变得让人感到羞耻,顶多也就是惋惜而已。由此可见,即便是再美的诗,也不能够掩盖那颗肮脏的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