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杜才云:涉干新闻岂能随意加“官员”二字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1 录入:16 ]

华商报咸阳讯(记者 杨皓)3月15日晚,淳化县十里塬镇十里塬村街道上发生一起命案,两个原本称兄道弟的镇政府干部宋某和魏某在街上谈话时发生冲突,宋某最终持刀捅死魏某。(搜狐新闻来源:华商报 2016-03-19)

今日,翻看搜狐新闻,发现首页上有个标题“陕西两名官员街头起冲突 小弟捅死‘老大哥’”,赶紧点进去,编辑给取的标题是“陕西2名镇干部聊天起冲突 一人被捅死”,在看下面,有个“原标题:23岁男子捅死“老大哥””,深感上当受骗。

其实,再往下看就更加名了,主角就是两名一般乡镇干部,因为调解纠纷失败,年轻干部宋某被年长一点的干部魏某殴打,宋某抽刀激情杀人的一般性新闻,结果被搜狐编辑冠以“官员”二字,“人造”官帽“二顶”。

“官员”这个词汇,在古代指的是九品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九品以下的是“吏”,跑腿的;九品以上的是“官”,是领导干部。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领导干部即官员有明确的定义:“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也就是说,被任命为副乡镇长以上的实职领导干部,可以称得上是“官员”,而山西省淳化县十里塬镇政府干部宋某和魏某就是镇政府一般干部,用“官员”二字来界定他们,是很不准确的。

两名乡镇干部因口角到打架、再到杀人,教训是深刻的,反映了咱们公务员队伍干部素质良莠不齐,报道具有必要性,但是把他们说成“官员”,就把人为地把事件给“闹大了”。

突然想到一句俗语:“挂羊头,卖狗肉”,本来是卖的价格稍微便宜的“狗肉”,摊主却挂起“羊头”来吸引顾客,是一种从古至今都有的欺诈广告行为,最终的结果是人们上当受骗一次就不会再有“回头客”第二次。

当下,反腐一波接一波,很多干部因涉嫌贪腐被调查,有些因此而判刑,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很多读者看新闻时,都习惯地看看有没有官员又被调查了,但将普通干部之间的事件冠以“官员”二字,的确有“挂羊头”嫌疑。

固然,媒体为了增加点击量、增加广告商的人气,偶尔会有一些新举措,报道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或者是用一些煽情的词汇,这些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够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不准确的词汇,造成“文不对题”的失真、失实。

但愿,以后的媒体都能如实、准确地报道,还原新闻的本来面目,切不可因夸大其词,而让人反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