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杨仁旺在公民驿站说:在乡村如何建设的问题上,我属于“自然生长派”——既不主张激进的“变天”,也不支持维护旧格局的“补天”,而是寄希望于改良土壤,播下种子,然后等待他们“自然生长”。乡村共建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从城市剥夺农村,到城市反哺农村,再到城乡互补共生,这是基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在乡村治理上,如果由政府牵头制定发展规划,然后驱赶村民们今年种菜,明年种果,折腾几回,如果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如预期,村民们自然就倦怠了。用明确的规划或蓝图来指导行为,这是典型的机械学思维。而生态学思维主张自然生长,不强行规范和指导。以治理乡村垃圾的问题为例,只需增加垃圾回收的频率,让村民们看到垃圾被运走集中处理,更加卫生,村里的环境就会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养成良好的公共习惯,这就是一个自然渐变的过程。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法制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