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真实是返乡笔记的底线

[ 作者:何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12 ]

春节期间,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经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记者从辽宁省委宣传部获悉,此文为虚构杜撰。(2月26日《北京青年报》)

真实是返乡笔记的底线原则,这也是大多数人看待返乡笔记的基本原则,没有人会把返乡笔记当成虚构的小说来阅读。最关键的是,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返乡笔记,是本人真实观察、思考的返乡笔记,才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观察农村、农民和农业,才能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真实的乡村究竟是什么样子?生我养我的故乡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家乡的未来会怎样?要准确回答出这三个问题,不是在回家过年的短短几天就能完整掌握,更不是通过道听途说就可以清晰了解。“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事实上不管是从事乡村研究的学者,还是撰写春节返乡笔记的网友,要向广大网友、社会描绘和展示出一幅真实的乡村图景,就必须祛除心中浮躁和功利性。不能为了完成单位布置的任务稿,或者为了赚取一点稿费,就抹黑或美化乡村,撰写虚构的返乡笔记、调查报告。撰写返乡笔记,应当像费孝通在青年时期撰写《江村经济》那样,饱含对乡村和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以一股“江村调查精神”,长期驻扎、生活在乡村,不带偏见的仔细、认真观察、感悟和思考乡村、乡亲。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