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瀑里光村办企业就有10个,曾被省市评为小康文明村,是郊区数一数二的红旗村。“2012年,村两委换届,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想起一出是一出,政策、规矩在他脑子里就是个零:有一年,他82天就花了4.7万元汽油钱,整天给小轿车喝汽油能用那么多吗?还不是胡吃乱喝给汽车背了鬼。”(2月19日 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总书记把县委比作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由此重引了“郡县治天下安”。如果将一县比喻为大树连接的躯干,那么再小处的镇、村就好比是大树身体内的枝叶。看似微不足道,但没有了这些枝叶的光合作用,即使大树参天也必将岌岌可危。
“乡村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米。这一米的关键就在乡村干部。”如何打通最后的一米,山西阳泉郊区按照省委提出的“六权治本”之策——依法确权、科学配权、制度限权、阳光用权、合力监权、严惩滥权的要求,因地制宜,推出了更具乡土特色的新方式,真正解决了乡村干部中存在疾症,既扎紧了制度的“笼子”,又避免了“牛栏关猫”的制度缺陷,真正将基层复杂多变的生态捋顺了,从而根除了腐败土壤。
阳泉郊区瀑里光村是数一数二的红旗村,没成想,在2012年,村两委换届愣是把村民的心气换散了,政策、规矩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脑子里就是个零, 82天里就花了4.7万元汽油钱,平均每天的汽油费500多元,村里就这么长的路,什么车能这么费油?由此红旗村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成败关键就在村两委的领导干部身上。等到新任村两委班子重建,上访户们却安分了,为什么?因为新一茬村干部做事、花钱都和大伙商量商量。”试想,如果不侵害到百姓们的切身利益,谁愿意进京上访告状,既耽误了生产,更得罪人,何苦为之?村里引起阳泉市养老建设项目,新任的村干部村干部严格按规矩办,挨门挨户讲补偿政策、征求意见。结果前期扫障涉及的300多座坟墓的搬迁,这么难的事两个月就办妥。啥事能比挖祖宗的墓更能牵动老百姓的心?可见我们的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前提是干部干真事,真心为老百姓谋幸福?
把“上晓天气、下接地气”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群众还担心什么?莫过于如何让这些选出来的干部秉公不藏私,用权不揽权,这是解决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关键。毕竟凡事不能总是靠群众上访解决?为此,该地大力推进由“民意”推动“民议”,由“为民做主”变“让民做主”的转变,有了这层意识上的转变,村民们心气顺了,齐了,自然村风容貌会发生扭转。有主心骨、带头人的作用,尤其是带来的不仅是一村一地的得失,同样可望在基层执行力的短板,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基层生态的新要求。“六权治本”之策就是解决懒散党组织的良药,相信这项创举必将如星星之火,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阳光大街29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