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春节期间根据长辈的口述整理而成。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湖北武穴一带农村耕种田地的具体方式方法。当时农村化肥和农药使用还很少,使用的耕种技术基本还是千百年积累下来的老经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化肥和农药在中国农村逐渐普及。
种田:
一季田立冬前犁田翻土,这样害虫更容易冻死,雨水更容易渗透到土层深处,土壤也更蓬松。
过完年农民把枯草和牛粪混到土里烧火粪,火粪是中国农民自创的一种天然肥料,具体内容可以百度。
农历二月农田开始蓄水,三月农民割青草扔到水田踩到泥里烂掉,为农田增肥,两周后草彻底烂完,农民开始耙田插秧。秧插完后十到十五天,开始薅草,我们这边当时有专门用稻草编的薅草工具叫“脚草”,目的是把田里的杂草弄出来,避免在田里繁殖。
到农历六月秧变绿害虫增多,当时的除虫方法较少,除了靠鸟类和益虫捕虫,当时还有一种方法是每家每户晚上洗完澡后在澡盆里面装水,澡盆中间点盏煤油灯,然后放到田岸上,昆虫看到亮光就会飞进澡盆里淹死。第二天天亮再把澡盆洗干净拿回家。
一季稻国庆前后收割。当时主要用镰刀割谷。晒干后捆成捆(捆水稻用的是稻草搓成的粗草绳,我们叫草荹,做草荹要用专门的工具荹锤,一种直的短圆木棒),然后挑到稻场用牛拖石磙把稻谷碾下来。
当时水稻的平均亩产三四百斤。亩产达到五六百斤就算高产。
一季田和两季田轮替种植,避免农田肥力过度流失。
肥料:
施肥主要靠农家肥,农家肥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
1发酵后的大粪是最好的农家肥,主要用来浇地,地里主要种棉花芝麻等作物和蔬菜等。
2每家每户轮流捡猪粪鸡粪堆到一起,然后用土封闭发酵后就可以作为肥料施到田里。
3牛粪捡到一起后做成粪饼晒干和杂草一起烧成火粪。
4种花草(苜蓿)肥田,主要针对两季田。国庆节时种,农历二月底犁田后花草被翻到土里腐烂化成肥料。春天苜蓿开花的时候非常漂亮。
5酸性的田地通过施一些草木灰降低土壤酸度。
种菜:
先拖土沟浇粪,然后种菜。菜上如果生虫子主要靠手抓。
当时的黄瓜是本地品种,成熟后皮真的是金黄色的。我小的时候村里还有人种,味道比现在的青色的黄瓜(广东人叫青瓜)好吃,瓜身上的刺没那么明显,直径比现在的黄瓜粗。
当时的萝卜长得没有现在这么大,个头比较小,但是比现在的萝卜好吃。
当时喂猪喂鸡主要用剩饭菜、糠、野菜和青菜。
其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儿的农村乌龟、王八和黄鳝田里沟里都有,春夏季只要出去找都能轻易找到,秋冬季它们冬眠藏到泥土里需要挖开才能找到。不过那时农村并没有太多人吃乌龟王八这些东西。主要原因是觉得太腥,不好吃。黄鳝要用油烹饪才好吃,但当时食用油很珍贵,清水煮的黄鳝味道也不太好,所以也没有太多人吃。我们垸有个老奶奶已经八十多了身体还很硬朗,头发大部分还是乌黑的。提起她童年吃黄鳝的经历她就一脸辛酸:那时家里穷没粮食吃,只能天天吃黄鳝……
小结:
听完长辈的描述,玩哥不禁感叹,当时的农业种植方式不就是现在最时髦的有机农业吗?这种方式种出来的粮食蔬菜绿色健康味道好,但是产量不高,特别是粮食作物产量很低,基本只够农民自己吃。按照目前的水平,有机农业恐怕只能为高收入人群服务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网上餐饮怎么玩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