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原市长栾庆伟踏入仕途之前,是一个出色的学者,30多岁很快从助教、讲师晋升到副教授、教授,至今在各大学术期刊上,还能检索到他发表的论文。因为能力突出,踏上仕途后,他也为人们看好,认为他会干成一番事业。从政后,由于组织的悉心培养,栾庆伟也的确一帆风顺,很快成为正厅级干部,担任抚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可惜的是,权力的增大,并不意味栾庆伟党性的增强。他躺在“功劳簿”上得意忘形,独断专行,无视党的纪律和规矩,“贪权、贪钱、贪色”,逐渐堕入腐败深渊。(1月28日央广网)
都说“人穷志短”,身体上和生活中的贫困可以通过自身的奋斗去弥补,甚至为获取最大希望同时去做一些出格的事,这些都是正常行为,但这些看似正常的激励,并不一定折射正面的价值观。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生活环境影响后天,生活中的顺与不顺,很容易造成毕生的价值扭曲。栾庆伟踏入仕途之前,是一个出色的学者,30多岁很快从助教、讲师晋升到副教授、教授,成为全校甚至全国比较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并被任命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因为能力突出,踏上仕途后,他也为人们看好,认为他会干成一番事业。乃至于从政后,被相继任命成抚顺市长。正如栾庆伟当时就是想多付出,多贡献,同时也不隐讳地说,只有工作好了,才能够升官,最后才能够挣大钱、光宗耀祖。工作好了,不是为了对得住培养自己的组织和选任自己的百姓,而是挣大钱、光宗耀祖,小时候的贫穷并没有孵化出坚强的意志和苦尽甘来的感激,愣是造出了一个偏执的“怪胎”。当官只求财,怎能不落马?
在大学工作期间,拼命搞科研挣科研经费,给学生上课挣讲课费。出发点源于“这日子过的,没有钱真的不行啊!”,拼命地工作看似是回报组织培养,暗里却是争攀权力的一种手段,在信息产业局工作期间,积极发展软件产业,高水平承办了中国软件交易会,特别是为引进当时全国最大的外资项目英特尔项目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从而得到悉心培养,仕途一帆风顺,很快成为正厅级干部,担任抚顺市委副书记、市长。看似个例问题,实则却很普遍。当前,很多地方都重视高知分子从政的情况,甚至有些地方还明确要求,班子成员必须配备高知人才,班子成员内部平均学历需要达到什么级别云云?在这些态势的影响下,官场中的一阵效仿。
“学而优则仕”官员的落马,虽然是个例,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地方盲目引进人才的问题。提拔重用干部,不能唯才是举,更要注重德、绩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尤其是对于专业人才,也要试行“蹲苗机制”,不能总是阳光雨露,更要其了解基层的生态,通晓百姓生活,大浪淘沙。眼眶子总盯着高学历的帽子,看不见脖子下面,怎能不出事?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