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华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针对以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是从业务工作到具体工作的转变。
然而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仍然有一群苍蝇在腐蚀着、盘踞着,妄想从中得到利益。例如,前不久审计署发布的公告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等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资金未及时拨付或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审计发现,在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从上面来看,这样的干部不仅掠夺了国家给予的实惠,还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幸福感何来?
腐败作为社会生活中丑恶、邪恶现象,一般来说都与权利者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导致其势力和能量的放大化,而在扶贫工作中的腐败更应让人谴责,他不仅仅是给国家丢掉了脸面,更是让那些吃不好,穿不暖的群众禁受贫困的搅扰,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抓好精准扶贫这块地,让腐败现象无从滋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