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贫困村的蜕变之路

[ 作者:简利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9-04 录入:王惠敏 ]

当高学历“遇上”最基层,会有着怎样的“化学反应”?近年来,广西先后选派1.6万多名机关干部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其中许多是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机关干部,他们扎根基层倾心扶贫、摸爬滚打,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7月14日,人民日报)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千千万万大学生下基层,帮助群众开展脱贫工作。这些大学生不仅是扶贫工作的先行者,还是扶智工作的引领者。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物资安逸的生活,下放到基层,选择了到贫困地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机会,扎根基层,让自己的热血青春染上了接地气的气质,为群众产业发展寻找了很多从根本上脱贫的产业模式,解开了群众致富无门的瓶颈,据悉,三名名牌大学生马腾、张细香、周福波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接任第一书记。

初来时,这三位大学生受到群众的质疑,认为他们就是不懂事的城里人,手不能挑户不能挹,对农村工作一窍不通,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后来,在朝夕相处的磨合中,三位大学生把先进技术授给了当地农户,努力学说壮话,用群众能够耳熟能详的语言和他们沟通,和村民交朋友,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把自己也变成一位实实在在的农民,从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三位大学生为群众做了很多实事,为他们创造了实际收入,增加了月收入,提升了生活水平,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三位大学生的驻村工作,正是成千上万贫困村驻村工作组成员所做的工作。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一类人,懂得舍得,舍得安逸自在的生活,用心用情感化群众,为贫困群众找到致富的门路,摆脱贫困的局限,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才使得我们全国的贫困村在短短几年时间脱贫致富。我们国家的贫困村正在蜕变成非贫困村,非贫困村日益繁荣,这条蜕变之路加速了小康社会的进程,人民生活定会越来越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