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工作能力强、热情高的机关干部下乡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要举措。有目共睹,下乡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容忽视:在下乡扶贫工作“大合唱”中,有些下乡扶贫干部由于“唱”法不妥,时不时发出了阵阵不和谐的音符。其突出表现为: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一味“替民做主”;也有的人以上级领导自居,把自己当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司令官”而非“参谋员”,在工作中“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多,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少;有的人嫌弃当地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差,工作力度小,尤其是与上级领导沟通、汇报工作时上不了“台面”,干脆就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保姆式”的扶贫应运而生;有的人只注重短期效应,不顾客观实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武断拍板上一些“新特奇”项目,表面上看去热闹闹,核算效益时寂静悄悄。这些“替民做主”、“保姆式”扶贫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埋下了隐忧。
及时纠正和改进当前下乡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替民做主”问题,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大局。过去有句知名度很高的俗语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将这句话应用到下乡扶贫工作和下乡扶贫干部身上,就应该改为“挖井莫忘吃水人”了。
下乡扶贫干部下乡开展工作,要自觉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群众的需求和意愿当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到村后要尽快融入村级组织,不仅要快速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而且要定准位、不越位,做到位、不缺位,站好位、不错位。当好脱贫攻坚的调查员、脱贫致富的办事员、政策落实的督导员。进而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履行好工作职责。比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部门优势帮上一些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帮助指导群众抓好效益高、门栏低、见效快的特色种植。协调指导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等。同时,要注重扶贫、扶志、扶智、治懒工作齐头并进,强化对当地村“两委”班子的培训、传帮带,补齐在脱贫攻坚中的短板,让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一支“永久牌”的脱贫攻坚工作队。“挖井要问吃水人”这篇文章做好了,“替民做主”改正为“为民做事”了,广大群众对下乡扶贫干部才会萌发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激之情。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