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基层是改革发展的首要“冲锋地”,也是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根据地”,更是党员干部“强筋健骨”的“练兵场”。那么,基层工作该如何才能做好呢?笔者认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不断在基层实践中磨炼,不断总结,补足三观“粮食”, 开好基层“土秘方”,方能实现“基层梦”。
变心粗气浮为心态平和是“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党员干部一般具有一定的学历和能力,而基层往往是条件最艰苦,待遇最差,地域最偏远的地方。这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成长是个巨大考验,容易造成党员干部心浮气躁和眼高手低。要知道青春是一段不能返程的旅途,须把好盘子,系好带子,保持四平八稳,秉节持重,切莫只踩油门,妄言轻动,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常怀“空杯心态”,紧盯自身能力水平差距,珍惜基层宝贵经验,抓紧“补课”,融入基层。
变固化保守为推陈出新是“臣”。“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当前,一部分党员干部虽文凭偏高,但大多走出校门不久,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解决问题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思维固化、视野陈旧,解决基层问题的方法往往停留在“理论上行得通”“课本上这么讲”。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切身价值,结合基层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要从“捡进篮里都是菜”向“不是好菜不进篮”转变。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就是因为创新一直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端动力。
变吃拿卡要为两袖清风是“佐”。“一身正气豪情壮,两袖清风意志昂”。党员干部在干基层工作时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当继承先贤的美好向往,注重廉政思想文化建设,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其次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道德准则的学习,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模仿、一种养成。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才能不求回报地奉献基层。
变推诿避事为自我担当是“使”。“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诠释我们这一代的决心和意志,切莫一退六二五,驰于空想、鹜于嘘声,莫让担当成口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和文章中,始终贯穿着对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管党治党的担当、对美好世界的担当。在基层实践中,党员干部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充满担当、敢于挑战的事。而担当,它也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做好基层工作正如《挺经》里说道的“刚”,临事之刚,自胜之刚,克惰之刚,百炼成钢,自制、自强、自律、自刚,方成“秘方”干部。
(作者单位:广元市利州区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