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村振兴要下好“三步棋”

[ 作者:程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10 录入:吴玲香 ]

9月4日,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成都召开,进一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动员部署。(四川日报)

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史。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并成为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时至今日,四川依然是农业大省,但现在有很多问题摆在面前,一是部分农村有黑恶势力的存在,危害一方。二是农村人才流失率高,很多年轻人存在逃离农村的想法。三是许多乡镇发展模式单一,没有合理运用资源。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使四川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扫黑除恶,让乡村风清气正。部分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猖獗,严重破坏当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经济秩序,阻碍地区产业发展。有些黑恶势力,甚至向政治领域渗透,侵蚀农村基层组织,妨碍基层民主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让国家的政策不能有效传达到基层,危害甚大。乡村振兴,首先就要清除黑恶势力带来的阻碍,通过扫黑除恶行动,为农村产业发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环境,这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二是注资引才,让乡村更具活力。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金融的支持。“三农”融资问题一直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小额无息贷款等方式,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涉农人才深入农村。同时,年轻人也应该主动深入农村边远地区进行锻炼,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因地制宜,让乡村各具特色。乡村发展,切忌生搬硬套,例如四川省广安市消河乡消河村,引进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种植葡萄,一年后,种下地的2000多株葡萄苗,成活率不到20%,这就是不考虑本地实际,盲目生搬硬套导致的恶果。农村产业发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同时,一些有历史积淀的乡镇,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发展古镇旅游业。一些近郊乡镇,也可以发展一些农旅经济等等。

为农业产业发展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环境。通过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同时加大资金和“智力”的扶持力度。多方合力,砥砺奋进,助推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作者单位: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