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剜掉生态“病灶毒瘤”再发展

[ 作者:草戊甘棠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31 录入:吴玲香 ]

8月15日14时许,七台河市对该市建国煤矿和宏泰矿业有限公司三井实施爆破,成为黑龙江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矿井“第一炸”。小煤矿的关闭,让群众、煤矿负责人、政府负责人等大部分人都为此叫好。(黑龙江日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经济发展,黑龙江刮起了“煤矿风”,一时间大大小小的煤矿热火朝天,也着实推动了黑龙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愈发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要从根本上打好生态治理保卫战,就需要我们坚持防治并举、综合施策,着力从源头上解决破坏生态和消除生态退化的病灶毒瘤。

筑牢筑好生态屏障。结合中央巡视整改和环保督察“回头看”等,认真查找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主动作为治水护源,大力实施“治气、净水、增绿、洁地”四大工程,打好打赢污染防治“八大战役”,下决心把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河道采砂、施工建设等环保问题整改到位。下决心划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红线,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全面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成果,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制度构建、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保障措施。

注重统筹协调发展。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审视和认识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稳定关系,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径。要遵从民意、顺应民心,把好生态环境、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关口,统筹推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注重挖掘生态建设就业岗位,既找到让群众脱贫奔康的路径,又让生态成为我们永续优势的发展道路。

完善生态建设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对区域内生物种类、沙化面积、森林、草原、矿产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形成生态大数据库,动态监控“一增一减”情况,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定位,做好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在破除制度约束上加力,在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上争取政策,优化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完善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长江、黄河源的纵向生态补偿制度以及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围绕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反哺政策等构建保障机制。

发展,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坚守“建设中最小程度破坏,建设后最大程度恢复”原则,全面贯彻、坚决落实,守住祖国绿水青山。

(作者单位:马尔康市龙尔甲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