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上下的努力下,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巩固收尾阶段,全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搬迁扶贫有830余万人受益,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近年来,全党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前所未有,脱贫攻坚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倾向性问题不容忽视。易地搬迁、教育补贴、医疗救助、产业扶持、无息贷款等惠民政策成效立竿见影,这也让不少未享受政策的群众十分羡慕,政策优惠相差大从而导致,导致非贫困户与贫困户、扶贫干部结下“梁子”,引发不少不必要的争端。
此外,还存在干部严把关务实干,但两头不落好的问题。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群众争当贫困户,一些贫困户脱了贫不愿“脱帽”,当其个人意愿无法得到满足时,便将不满情绪转移到基层干部身上;有的非贫困户认为干部整天围着贫困户转,对群众关心甚少,故也心生不满。
“边缘户”成为不稳定因素。在非建档立卡户中还存在着许多边缘贫困群体,这部分群众确实困难但又不符合纳入条件,虽然从民政等其他途径给予一定的帮助,但他们仍对政策有所不满,这就产生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因此,在扶贫工作中解决这些矛盾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易门县浦贝彝族乡苗茂村委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