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搞好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

[ 作者:韩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1 录入:吴玲香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6月1日 人民网)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在乡村区域纵深推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进行。其中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新情况下乡风文明建设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举措。乡风文明实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当下搞好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乡风文明建设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万里寒云雁阵迟。”在基层乡风文明建设中领导干部经常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念头和倾向,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垂范、成为典型模范。在乡风文明建设即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等不靠争取资金支持,提升党员自身认识水平,强化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对外积极吸收新鲜血液,以乡情为纽带吸引本土人才和社会精英的回归,发挥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同时明确群众的精神需求内容,以防乡村公用文化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的错位,办让群众满意的农村文化事业。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乡规民约作为治理乡村成文的规范,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形成乡风文明建设新风尚。

乡风文明建设需构建新时代新文化。针对农村的现状,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让乡村成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载体。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抓好农村移风易俗,打破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用文明乡风滋养美丽新村建设。补齐乡风文明建设短板,让志愿服务精神在农村开辟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空间,树立一批先进的乡风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让新时代新标杆为乡风文明建设换发活力。营造生态宜居的环境,贯彻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理念,优异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文明乡风的有力支撑,大力发现和挖掘本土文化,丰富乡风文明的时代内涵。

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发展素质内核和精神体现,乡村振兴应立足精神文化领域,涵养美丽乡村的神韵,构建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