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生态农庄“伪生态”监督应跟上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1 录入:吴玲香 ]

前门生态农庄,后门污水直排!农家乐成污染监管盲区。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地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问题突出,污染防治和监管滞后。一些标榜“生态”的农庄名不副实,污水排放之处成了臭水沟,油烟排放之处成了“黑土地”。(5月30日 新华网)

准确的说,如果在现实的语境下,要当地环境监督部门去管理一些生态农庄的不“生态”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非常难办的问题。原因至少有四。一是,能够办起生态农家乐,在当地至少是稍有名气、“腰肥膀圆”,人脉关系自然不在话下;二是,随着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兴起,把农家乐、生态农庄作为地方管理主政业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谁有愿意和自己过不去?三是,排污者就近排污,在所谓的自己“一亩三分地”范围内,自己不“举报”自己,谁又愿意去“找茬”;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治污成本过高。归根结底,生态农庄伪“生态”源于监督没“跟上”。

近年来,针对环境保护,从中央到地方可谓是推出了不少制度。不管是“两高”发布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还是新修订《环境保护法》;不管是中办国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还是中央深改组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无不是从“严”“全”上发力。都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关键一点,还在领导干部怎么想、怎么干,更重要。是否敢作为、会作为。

日前,在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专门提出着力增强干部的本领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意见》明确提出,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生态农庄不“生态”,与环境问题无法有效追责、有力监督,环境处罚对领导干部形不成威慑,致使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养成重经济、轻环保的畸形政绩观有关。

生态农庄伪“生态”,其污水怎么排?油烟该如何处理?发黑的废水直接汇入灌溉水渠,该怎么办?……事实上,在生态农庄建设之初,必然会面对生态环境保护这道“考题”。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还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罔顾环境的承载力肆意为之,这其中,监管部门环保执法的刚性约束至关重要。当然,对于“前门生态、后门排污”问题,大多数人心中都会闪现一个疑问:这些伪“生态”,当地监管部门难道一点不知道?是否把“民不告官不究”作为定式?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很显然,生态农庄伪“生态”板子应该打在监督部门的身上。守住绿水青山,留住古道乡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监管部门的主动作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发展所需,更是人民所盼。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