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会蹄疾步稳。(5月29日 人民日报)
“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懒,万里寒云雁阵迟”。基层党组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需发挥“头雁效应”,构建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提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振兴蹄飞步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在咫尺,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更需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振兴步伐,其中强有力的农村党组织必不可少,为做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选好领头雁,用实干担当取信于民,让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需选好带头人,为基层党组织发展增添动力。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顶梁柱,夯实建设非一日之功,一劳永逸,需久久为功。决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和倾向,只能有战斗到底、永不停歇的决心和斗志。乡村振兴步伐或稳健或摇摆,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是否有力,组织涣散自然民心不齐,干群关系不和谐,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减,作为党组织成员应有“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提供什么”的服务意识,同时明确组织生活标准及相关管理规范纪律,换基层风清气正,得民心齐聚。
对内提升基层党员能力,对外引入新鲜血液,双管齐下带动发展。基层向来是社会关注和上级考察的重点区域,做精准扶贫材料、写汇报材料、接待各级参观人员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基层干部肩头,村委班子的领导成员基本上来自本土,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高,因此完成常规任务困难重重,当下提升农村党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积极向外借助力量,正如大田县委一大学生村官建制村为试点,推行驻村特派员制度,为乡村振兴的坚定实施注入新鲜血液。总之党员素质的整体提升,做到亮身份、亮承诺、带头领民富,让党建引领,支部带路常态化。
基层党组织强化能干事、敢干事、干净干事的担当意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是建设者、见证者、开创者。实干担当是广大干部的最底色,新时代是担当有为者的时代,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良好环境。《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的意见》的制定和实施,确定了鲜明的以任用担当有为者的用人导向,科学严格的激励考评方式,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基层先锋模范成为实干担当的亮点色,“跑腿书记”卓彦庆、优秀县委书记廖波、最美基层干部王桂兰成为基层干部的典型,树立起基层实干苦干的风向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振兴乡村队伍建设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