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召回扶贫干部既是惩戒也是鞭策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录入:吴玲香 ]

5月5日,在孝感举行的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孝感市委书记潘启胜自曝“家丑”:“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调整召回工作队长、队员合计323名,不能全脱钩的召回!能力较差的召回!工作不适应的召回!”(5月6日 凤凰网)

扶贫时间紧、任务重,驻村干部倘若岗位不合适、态度不端正、能力不达标,势必影响扶贫工作的完成进度。将扶贫工作不能全脱钩的干部召回,能力较差的干部召回,工作不适应的干部召回,采取“回炉淬火、加钢锻造”,既能提升业务水平,又能在思想上形成倒逼,有利于更好完成扶贫任务。

俗话说,“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脱贫攻坚是小康决胜阶段关键一役,中央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全面部署。而选派扶贫干部到基层一线协助扶贫则是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举措。“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扶贫效果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扶贫干部”发挥的作用大不大。打铁还需自身硬,孝感市对扶贫不力的干部实行召回制和惩戒制,实则是对选派人员责任加码,是对百姓负责,是为脱贫攻坚这场非赢不可的战役磨刀磨枪 ,值得点赞。

因此,笔者认为,召回扶贫干部既是惩戒也是鞭策。可以说,一方面扶贫干部被召回是一种负面评价,非常丢人,这一点会让扶贫干部产生压力。同时,召回还关联着工作调整、组织培训、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免职撤换等处理措施,还会影响扶贫干部的个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关乎扶贫干部的个人发展、切身利益,这一点更会让扶贫干部产生压力。另一方面也对扶贫干部更好履职尽责的一种鞭策,对于新选派的扶贫干部让其谨记是带着任务,带着责任下去的,而不是轻轻松松“镀个金边”,干得不好,出不了成绩,必当召回,必当惩戒。

所以,笔者希望我们委以重任的扶贫干部们,变压力为动力,尽心履职,锐意攻坚,以优异的工作实绩为赢得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同时,要切实做好自身建设,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热爱农村工作,了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掌握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二是要树立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三是要开拓创新,以创新发展理念带动百姓发家致富。这样,打赢脱贫硬仗才有良将,“精准扶贫”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实现目标任务才不是空谈。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