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自弦最近被提拔了,由昭觉县委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前不久,四川脱贫攻坚“贫中之贫、难中之难”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拿出101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岗位,面向驻村第一书记遴选,戴自弦一路过关斩将。(4月28日 四川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选任一支有思想、有干劲的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战场亦是检验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验田。因而扶贫干部在脱贫一线的所作所为,直接关乎在任期结束后是否具备提拔重用的资格。
扶贫干部需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在关键时候设身处地为百姓解决困难。与由村民直接选举的村委领导班子不同,第一书记是自上而下直接任命选派,容易存在着初来咋到和村民不熟悉、无法了解到实际情况等问题。凉山州昭觉县的第一书记们主动融入这片土地融入百姓之中,不断提升摸清实情的能力,精准识别贫困户让真正需要的人享受到政府的帮扶。强化执行力实现政策落地生根,助推村子的民生工程的建设,切实解决关乎民生的道路、饮水、教育等问题。道路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发展教育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厕所革命助推文明乡风建设。
扶贫干部需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拧成一股绳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进入涉险滩啃硬骨时期,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第一书记应带头垂范,身先士卒,百姓看在眼里的记在心里的从心到行的系列实践,积极主动的脱贫,并非被脱贫。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发展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相关产业拔出穷根,产生经济效益,让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实惠,不要让脱贫攻坚成为一句空话。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厚植产业发展的动力,为百姓修建一条脱贫的康庄大道,拓宽脱贫致富的渠道,脱贫攻坚的过程也是百姓增加获得感和满足感的过程。
扶贫干部需倡导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打好农村精神脱贫攻坚战。“读书穷不久,不读久久穷”,河入峡谷风过隘口,脱贫攻坚事业艰巨,此过程还容易诱发相关风险,例如脱贫地区出现返贫的现象就是其中较为显著的风险之一。抚贫治愚谋得远,第一书记应注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劳动技能或者接受高等教育,为脱贫一线的孩子筑梦。加强对贫困地区移风易俗的建设,彻底根除陈规陋习,利用好村规民俗对百姓的约束作用,坚决打击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久久为功根治“精神贫困”。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青白江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