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6日宣布,已经进行了两年的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今年还将持续。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所有持有环境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都要拉出来“练练”。而就在4月20到23日,短短4天时间,生态环境部连续向违法行为砍出七板斧。(新华网 4月27日)
对于板斧,让人不由想到程咬金绝招“三板斧”。大意为程咬金在梦中遇到了他的师父,学斧头技法之时被人叫醒,只学了三招,就这三招威力还是很强的。可,看似非常管用,亦能先声夺人,但没有后手。从另一个方面则说明看起来很猛,其实没什么绝招,好像黔驴技穷。或许,笔者在此把它与生态环境部连续向违法行为砍出七板斧相提并论实为不妥。被“拿下”的威凌金属公司、辉丰生物农业股份公司、鸿升纸业、河北昊汇科技公司、海滔环保科技公司等,难道不能证明其威力?事实上,这11家企业均被重复举报,一个“重复”二字,难免心生疑虑。
说到污染,以雾霾天气而论,一样的时间,一样的雾霾,一样的浓烈,一样的如期而至,一样的无可奈何,一样的督查督办。环保局长吐槽“雾霾我根本管不了”;炮弹消雾霾;盼大风吹霾;限单双号少霾;多辆洒水车洗霾;抓秸秆燃烧减霾等十八班与霾斗争的“趣事”。不排除污染的成因很多,但也不排除与地方管理者的关系。排除不了为自己执政一时的地方经济发展,为政绩增光添彩,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排除不了站在“排污口”监管;排除不了根本没从解决污染问题源头开始。归为一点: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求解。
进而言之,近年来约谈成了治污的另外一个“撒手锏”,可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若远水真能救近火,那环保部约谈多地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治污,总给人“人走茶凉”之感。约谈说不上荣光,但至少在部分执政人的眼中也算不上“羞耻”,如果唯GDP而论,有钱就是“大哥”,腰板就直,就算是堤内有损失堤外也会补。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于环境违法行为,就算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出手再狠,关键是会不会杯水车薪,会不会污染再袭,这样的情况可能谁都不好说。为此,环保执法“板斧”不需要太多,需雁过留痕,需要求解长效“密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实,短短4天时间,生态环境部连续向违法行为砍出七板斧,也不难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如果“板斧”只是在出现问题时重重拿起,没能成为一种制度,没有足以形成带动环境整改的牵引力“痛定思痛”,没能“斧斧生威”,污染难保不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说一千道一万,只有当惩处成本大于违法违规成本,大于不作为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对监督管理者的失职、渎职形成“零容忍”,或许就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办法总比问题多。有“板斧”总比没有“板斧”强。心动就要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笔者以为,只要环保执法的“板斧”每每砍中要害,只要相关部门敢“干”、敢“砍”、敢用劲,再辅以治理不好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连带责任,那么,治理成为常态,“小刀”也能有板斧威力。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