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大数据+消费”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5 录入:吴玲香 ]

4月21日,“贵州消费扶贫三年行动”启动大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采购商和我省部分深度贫困县的农产品供应商齐聚贵阳,共同用“消费”助力脱贫攻坚。(贵州日报 4月22日)

正所谓,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搭建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消费服务平台,为深度贫困县提供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新模式、新方法。以“消费”助力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可以有。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贫困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但贫困人群之所以集中在农村、山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距离市场较远,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富饶的贫困”。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通过交通、信息条件的改善,势必可以迅速缩短贫困地区与市场的距离。贵州拟定用3年时间,对口帮扶我省14个深度贫困县,推介上百个农产品品种,为每个深度贫困县消费1000万元优质生态农产品,预计总金额将超过1亿元。架起一座座桥梁,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打开各类农产品的销路,就能促进贫困地方实现了自我脱贫。

面对贫困致因的复杂性,地方政府不仅要“有作为”,更要“善作为”。贫困是一种可逆状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找准路子,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唯有因地制宜切实激发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才能一劳永逸。如果缺少内在动力,别人再使劲也很难脱贫,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为此,聚焦本省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邀请500余家消费主体对接深度贫困县,助推农产品“泉涌”,由内而外“扶”、从里到外“富”,帮助落后者“学会自己走路”,通过市场化方式打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径。

市场需要什么,就种养什么。当然话又说回来,要以“消费”助力脱贫,更得地方政府做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把控问题。在关注本地的“菜园子”同时,更得关注大市场的“菜篮子”。得及时预判市场动向,畅通销售信息,使农户、农民通过面对面和网络平台等方式及时获取信息;得在打造本地农产品独特品质、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上下功夫;得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部分农民尤其是中青年农民的相关技术培训。以“鱼”换“渔”,只有当农产品的生产者了解市场走向,了解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在供给、销售、推广等环节,才能为生产和经营带来的各种机遇。

让农产品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消费”助力脱贫激发内生动力不可或缺,它让农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都会有更科学的发展。这正是,“大数据+消费”助力农产品“高大上”。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