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綦江区万隆村便民服务中心前人头攒动,村民阳爱华手拿签字笔,在墙上一张巨幅村规民约的空白处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姓名。“禁止操办满月满岁酒、接房、搬家、安梁封顶酒、升学谢师宴等……”这张《万隆村婚丧喜庆事宜相关规定》是该村经过三个多月时间,通过入户走访、会议座谈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多次讨论修改形成的。(重庆日报 2018.4.9)
农村大办宴席的原因:一是面子思想严重。本村本社某某家中喜事整得有声有色,自己家中喜事如果没有办热闹,则显得自己没有本事,在群众眼中没有面子。所以无论经济条件如何,也要大办一盘,甚至要超过上家。二是农村群众经济收入提高了。党的政策好,无论在家创业还是在外开公司,自认为收入高了,富了,就办上一台高大上的坝坝宴,请上一出草台班子演戏,有炫耀的意思。三是趁机敛财。个别村社干部、农村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不强,趁机收取份子钱,达到“名”“钱”双收的目的。
遏制农村大办宴席,我认为应该重在引导。首先,要加强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道德讲堂、乡贤座谈会等方式,深入群众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等文件精神,引导群众不要违规操办酒席。其次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基层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纪委担负监督责任。实行责任分解,与村(社区)党支部、全体党员、村民组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动真碰硬,敢抓敢管,真抓真管。第三强化宣传。正面宣传歪风陋习带来的害处,鼓励简办新办;对大操大办的农村党员、村社干部违纪处理情况进行曝光,积极引导群众认识和改变违规办酒的误区,及时扭转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环境。第四是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引导基层探索村(居)民自治新途径,通过订立村规民约,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倡导酒宴廉洁新风。在遏制上,重“引导”抓“劝说”实“化解”,切忌武断蛮横指责,甚至违规违法扣押物品。
虽然礼尚往来是人们感情交流的一种常用方式,但农村大办宴席、铺张浪费却是一种陈规陋习,党员干部一定要示范带动,并依托《村规民约》来规范移风易俗的新风,让感情交流远离铜臭味而回归质朴纯真。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