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民族复兴路 基层阔步行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9 录入:吴玲香 ]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总的骨架,党中央是顶梁柱,基础是千千万万基层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打牢基础。(3月15日 共产党员网)

是呀,在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在关于基层党建的热议中认为,只要所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中央的精神传递到位,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到位,党就有力量,国家就有力量,人民就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因为,作为党中央这根顶梁柱,是以千千万万基层党支部为基础的。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当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支撑,而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和共和国大厦息息相关。因此,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就成了基层党建的中心工作。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可见,郡县作为最基层的行政部门,对于于国家的治理是何等的重要。在古代的“朝廷命官”中,“知县”多属于七品,于官场来说,可谓“芝麻”而已。然而,就在这样的“芝麻官”治下,事情却是最多的,因为他直接接触的是县以下更底层的小吏、百姓,从油盐酱醋到盗贼命案,都要经“县”上处理。所以,就百姓的接触面而言,县官就是“大老爷”。可见,一个最基层的县,根基只要扎在群众之中,才会有更为强势的生命力。

自县而下,乡镇党委直到村(社区)党支部,看起来就是个不起眼的基层组织,但就是这些最基层的党支部,负责着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杂谈》里说,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纽结”松动,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纽结”牢靠,国家政局就稳定。同样地道理,“县”下还有“乡镇”,还有“村社”。村社无事,乡镇太平;乡镇太平,全县稳定;县县稳定,则国可固而民可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厦就永远坚不可摧。

怎样才能彻底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呢?当然是从选出好支部开始!“党建强,乡村发展才能强!”已经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的真理!因此,在两会上,代表们都纷纷表示,“集体强不强,全看领头羊”,一个好支部离不开一个好支书。那么,怎样才能选举出能够带领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地“领头羊”,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这里的“领头羊”,既要有一股子猛劲、狠劲,更要有灵活的头脑,有因地制宜的思维,才能够带领大家走上一条既能减少挫折又能直奔小康的大路。

一个个最基层的党支部,建设好了,汇聚起的是基层党建的滚滚洪流,一路向前;奠定好的是深深扎根人民群众的厚实基础,坚如磐石。那么,要让千千万万个党支部都能扛得起“带动一村富”的重担,尽得到“一心为群众”的责任,就要从最基层开始,从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彻底铲除“微腐败”,在最基层营造出气正风清的政治生态。围绕党中央这根顶梁柱,筑牢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四梁八柱就根根坚固,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而阔步前行。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关口实验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