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探索智慧农业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徐能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4 录入:吴玲香 ]

“嗡嗡……嗡……”随着螺旋扇叶旋转搅动的气流声,黑色的农用无人植保机腾空而起,农技人员张云玺仔细设定飞行坐标后,这个近30公斤的“大家伙”便迅速飞入了寨门村的油菜花田……綦江区三江街道寨门村位于重庆南部,这里坡缓地大,有着上千亩连片梯田。初春时节,中国各地陆续开始春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变得更为“智慧”。(新华社 2018.3.1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转移,促使农村基本结构和现情状况发生裂变,“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一种畸形病症,对“三农”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绝大部分“空心村”地多劳力少,造成耕作不细、产量不高、品种不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承担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老人妇女,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接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差,严重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探索“智慧”农业,推广“科技兴农”,促进农村经济。

首先加大“智慧”农业研发力度。一是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要因地制宜迅速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努力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度,加快适宜机械化生产、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选育。三是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科技研发。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四是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

其次加大“科技兴农”模式推广力度和广度。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引入项目管理机制,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公益性推广服务方式。二是整合资源,积极鼓励建立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实现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三是顺应人民需要市场需要,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农产品创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节本降耗、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四是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第三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提高“智慧”农业模式推广应用效果。针对当前绝大多数农村“空心村”地多劳动力少的现状,探索符合村情的土地流转方式,走集约型规模化经营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智慧”农业、现代农业。一是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二是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三是政府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等方面优惠政策。

“智慧”农业,给乡村振兴加油助力!正如新闻中所言:寨门村的新探索只是中国传统农业逐步走向智能化的一个缩影。无人机施肥、科技大棚、VR设备展示农村风光,北斗导航助力乡村旅游,地合云图实现对农用土地规划管理……越来越多“高大上”的智能技术正在中国各地的乡间田坎中得以运用。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