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渝水间,有一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书写精彩人生。3月7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农委共同主办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会,在重庆大学举行首场报告会。(重庆日报 2018.3.8)
来自黔江区、荣昌区、巫山县等区县(自治县)的6名代表,登台讲述了他们在农村实现梦想、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和青年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国家富强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有一部分阐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已成为全国上下热议的焦点,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兴,就势必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高校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摇篮,如何借力高校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呢?我认为: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一是高校是学者研究学术的地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规划、产业(含种养殖技术)、乡风、非遗等等。二是高校是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提升修养、品质、智慧的地方,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形成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对于发现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的社会价值有极大的作用。
其次探索建立高校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机制。一是高校要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科研单位人才优势,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农业领军人才、农业杰出人才培养。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兼薪、离岗创业、创办企业。把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职称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激励引导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二是要吸引高校人才下农村。通过各种政策,高校人才引下来留下来。要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问题,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引导鼓励服务期满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考试,拿出专项计划用于招考“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对考核合格和优秀的,分别统筹安排到空编的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和空编的县直事业单位工作。
第三是用“身边榜样”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内生动力。通过网络媒体宣传、高校专场报告会等形式, 用“身边榜样”在农村实现梦想、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事迹)来催生高校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实乡村振兴队伍,实现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精准落地关键在人,高校师生——在农村同样“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