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更是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明了 “三农”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也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持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强劲助推力。
但是,综合分析当前国情,我们要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还存在着难点和矛盾。在十九大之前,乡村振兴的计划就已经开始编制,近些年来,政府在政策资源,财政投入也都在不断向乡村倾斜,乡村“风貌”也是焕然一新,群众的生活、出行、文化以及娱乐都在与时俱进,幸福感飙升显著,但是这些变化于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却相距甚远。
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阻碍发展的社会矛盾,那就是群众的思想建设和道德素质提升。思想是最有力的的武器,道德是一个国家的无形力量。老旧思想、贪小便宜思想、低俗道德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严重的阻碍了乡村振兴之路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严厉打击乡村低俗道德和落后思想,转化群众陈旧思维,破除乡村中思想惰性,惩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闲人;清查处置乡村中不争致富争贫困的恶劣现象,确保脱贫致富落到实处,保障乡村振兴得以实施。
经济要抓、文化软实力要跟上。究其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群众思想没跟上、是文化建设不到位,导致诸多乡村好政策畸形发展,致使乡村振兴走了弯路、错路、岔路。要真正实施乡村建设,必须重点关注群众的思想“振新”。俗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解决了思想问题,其他任何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要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壁垒,让群众能够主动承担更多发展的责任,主动面对更大的挑战;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规民约以及各项政策,促进群众养成更好的习惯,充分调动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化文化建设,以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为介质,向群众传播先进思想、新文化,强化群众的软实力、凝聚力、战斗力,让群众懂得发展必须要大家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
乡村振兴是农村建设的福音,也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群众重视和关心的具体表现,实施乡村振兴彰显着国家实现全民小康的决心,基层管理必须要切实增强群众思想文化建设,以思想“振新”来保障乡村振兴,全民共同发力推动中国更好的迈向新时代。
(作者地址: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