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釜底抽薪 纠治扶贫微腐败

[ 作者:张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8 录入:吴玲香 ]

近日,武汉市纪委、昆明市纪委通报了扶贫领域的几个违规违纪问题,有在尚未开工的情况下伪造工程验收文书骗取财政补助的,有开具假困难证明骗取助学金的,这些典型案例,都得到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责任也得到了追究。

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扶贫,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扶贫,更是将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最大的公平正义。民心伤不得,伤了民心就是伤了公信。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当前,扶贫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面小康的成败,共同富裕远景的达成,皆在于能否走通脱贫“最后一公里”。扶贫“微腐败”往往能酿成“大祸害”,基层看似无关痛痒的“微腐败”、“小苍蝇”,往往影响着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的实际效果,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扶贫干部的直接观感,倘若“放之任之,大而化之”,一旦形成风气,就会直接拖扶贫工作“后腿”,影响全面小康的进展,对此,必须釜底抽薪,采取必要措施,纠治扶贫“微腐败”。

首先,要狠抓一个“严”字,对扶贫微腐败“露头就打”。一些人之所以敢“浑水摸鱼”,骗拨款、混补助,就是瞅准了基层纪律监督有空子可钻,或者说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足够“聪明”。对此,必须坚持从严从实,严打快打的原则,对扶贫微腐败“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处罚。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就要清清楚楚查看明细,明明白白说明情况,绝不“轻轻放过”,对扶贫资金经手过程、发放到户情况的监督,更要尤为来得严格,对“良心钱、民心钱”,来不得半点马虎。

其次,要牢记一个“廉”字,对不良风气坚决抵制。“心中为念农桑苦,耳内如闻饥冻声。”扶贫不仅是经济举措,更是党员干部在新时期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契机。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公仆意识,只有时刻“念着农桑苦,心中记着百姓寒”,才能将“廉”字镌刻心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袭。

最后,要落实一个“常”字,持续长纠“四风”,树倒更重除根。扶贫领域出现的“微腐败”,有过去不良风气侵袭的诱因,也侧面说明了“四风”尚未除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只有持续长纠“四风”,在作风建设上打好歼灭战,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松,措施不减、氛围不淡,才能以更好的党风政风,将扶贫“微腐败”遏制在萌芽状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