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抓实基础设施 助力乡村振兴

[ 作者:徐能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7 录入:吴玲香 ]

蜿蜒的山路亮起盏盏路灯,照亮了村口的黄葛树,也照亮了村民的心。2月23日傍晚,铜梁区华兴镇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上,团林村亮起了当地的“第一盏路灯”。太阳下山后,以往黝黑的山坳里有了一条光的长龙。130多盏路灯延伸开去,照得团林村一社到三社亮堂堂的。“晚上回家,早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村口的黄葛树下,村民梁丕泽和数十位在路灯下健身的村民给重庆日报记者摆起了龙门阵。(重庆日报 2018.2.26)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及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称,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道路不畅。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生产道路不通畅导致农业生产还停留在传统的肩挑背磨人工方式,从而影响农民对耕种田地、经营山林果木的积极性,通过算经济账,不如外出务工划算,乡村留不住人。二是农村集中式供水比例仍然很低。虽然当前我国农村人畜饮水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集中式供水仍属少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仍然相对较低。同时,村民蓄水节水意识不强,农业耕种靠自然的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农村电力不足。农村电力设备陈旧落后,变压器大多数已严重老化、能耗高、性能差。导线截面基本偏小,表箱、接户线锈蚀严重、绝缘性能差。农村电网电能质量差,电压偏低问题尤为严重。四是农村互联网不流畅。农村网民上网设备主要依靠手机,但无论是移动、联通还是电信的网络信号覆盖面不宽,信号不强。

如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呢?我认为:

首先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情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其次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力度。要针对乡村实际,规划好村社道路、进山下田生产道路和入户路;规划好农村用电;规划好农村网络信号覆盖;规划好生产生活用水;规划好农村文化场所……等等。要把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到政府政绩考核任务,年底由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监察,建设等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对不能完成规划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对村镇规划机构设置、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按照偏重基层的观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一方面政府财政要给与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保障的思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予以保障。二是制订优惠政策,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采取股份制、投资基金、经营权转让以及财政贴息、承诺等方式,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环保等社会性公益项目,以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行跟上。只有基础设施逐步好了,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投身“三农”,奋力“三农”——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而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