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级“后备人才库”为乡村振兴蓄力

[ 作者:徐能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7 录入:吴玲香 ]

记者从重庆市委组织部了解到,重庆实施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以来,从党员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创业成功人士、复员退伍军人、本土人才等群体中物色合适人选、加大培养力度,为每个村储备1-2名后备干部,目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达1万多人。(新华社 2018.1.15 )

当前,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培养存在以下困难:(1)来源小,选苗难。随着务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经济头脑的青壮劳动力的离开,使得留守农村的多为老、弱、病、残等群体,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资源更加稀少,后备力量不足,可供培养的农村后备干部越来越少,选拔优秀青年到村任职的难度较大。(2)渠道窄,培养难。虽然对后备干部进行了一定的培养,但是仍然缺少让后备干部经受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取得群众认可的长效性措施。一般的后备干部担任的是监督员、计财小组成员、计生宣传员、治安协管员等职务,与群众的接触和服务面窄。到真正需要使用后备干部时,部分后备干部因为群众威信不高、政治成熟度不够,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不能顺利当选,造成后备干部使用率不高。(3)思想旧,不铺路。一些村支两委负责人思想不够解放,在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时多选择年老的、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行发展,对于年轻的、文化程度高的、回乡创业的青年人一般难发展,认为一旦把年轻的、有能力的人发展起来,就会危及自身的地位,导致后备干部中优秀年轻人很少。(4)压力大,工作难。随着民主化、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多,群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村干部在征地拆迁、低保申请、农村土地复垦等中心工作推进中,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工作。农村部分群众思想工作难做通,上面要求任务多、时间紧,群众配合度不高,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也让许多人对村两委工作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把更多优秀人才选配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中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如何做好级后备干部,为“乡村振兴”蓄力呢?我认为:首先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其次是党建引领,抓实人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类人才的作用,特别是要做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蓄力。注重从大学生村官、村民组长、农村致富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然后是规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村级组织选举的公正性程度,直接关系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村级组织选举的公正性。要提高党内有关纪律处分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大对村党组织选举中贿选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要通过完善双评、双承诺制,建立村两委会干部约束机制,进一步杜绝村级组织选举中竞选者乱承诺、空许愿的现象,规范竞选行为,尽可能地为村级后备干部提供良好的竞选环境。

基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主战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要不拘一格选拔后备人才,建好汇聚农村各类人才的“蓄水池”,选好适应新农村需要的“千里马”。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