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中,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经过记者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富满,有一个姐姐,家住土坯房。因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
作为一名父亲,看了这个小视频,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感到酸楚,另一方面又握紧拳头暗暗加劲:为那些在贫困生活中挣扎的孩子努力奋斗!看了这个小视频的网上留言:“扶贫是个艰难的任务啊”、“扶贫道路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我希望能加快速度。加油吧各位”、“扶贫 既要考虑长远又要考虑当前。扶贫项目或扶贫款要落实监督,反腐倡廉。”“加油扶贫”……异口同声为扶贫,愿扶贫干部心里都装着个“冰花男孩”。
心里装着“冰花男孩”,扶贫工作更有真情实感。真扶贫需要真感情。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驻村不住心,身在贫困户家里,心却在城里,在父母、妻儿子女身上,他们不是看贫困户吃的怎样、住得怎样,而是想父母吃饭没有,孩子在学习没有。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搞慰问,做慰问物资的“搬运工”,抱着“施舍”“做善事”的心态,把慰问品、慰问金丢给困难群众,不与困难户握手、说话,甚至连台阶不上。还有的扶贫干部,视贫困户为“傻子”“低能儿”,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把脱贫乏力原因全归于贫困户。凡此种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投入真情实感干扶贫工作。假如“冰花男孩”是自己的孩子,你会咋想,又会咋做?如果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常想“冰花男孩”,把贫困户当家人,“绝不让家人饥寒交迫”,扶贫工作才会浑身是劲、激情四溢。
心里装着“冰花男孩”,扶贫工作更有紧迫感。当前,还有少数扶贫干部在混日子。一方面,扶贫方法简单,或者简单的给钱给物,或者照搬照抄别人的扶贫经验;另一方面,始终走在扶贫队伍最后面,期待扶贫大部队拖着自己走,期待先完成脱贫任务的帮扶后完成任务的。在别人眼里脱贫攻坚“火烧眉毛”,这些人却“忙里偷闲”,得过且过。如果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常想“冰花男孩”,把“冰花男孩”当自己的孩子,把脱贫攻坚之事当家事,就会舍我其谁,自觉地、主动地去扶贫,让贫困户早日“脱离苦海”。
小康路上不能有“冰花男孩”的身影。脱贫攻坚是奋斗出来的。希望每一位扶贫干部都看一看“冰花男孩”的视频,心里时刻装着“冰花男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扶贫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亭县纪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