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基层年检应杜绝“被安排”

[ 作者:左发兵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时下,又临近年终岁末了。各级、各部门领导都要好好总结一下安排部署的工作在基层落实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效。这样,既为工作总结、述职报告搜集素材,又为拟定来年的工作计划、措施打算取得第一手材料。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促进下级单位、部门的工作。于是,一系列年终检查接踵而至。

诚然,基层单位、部门的工作在年终总结前能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不无裨益。但是,在实际的年终检查中,不乏有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值得警惕,这便是“被安排”。

比如检查的方案被提前“安排”。检查组到来前,事先打好招呼,何时检查,主要检查些什么,怎样个检查法,得分点与扣分点在哪些方面等等。基层的同志们就围绕这些“重点”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规划出“迎检方案”,并根据检查组成员的构成与分工,检查的方式等,在迎检人员的对接安排、汇报要点等方面做足“功课”,做到 “心中有数”。这些大量“准备工作”可谓是不折不扣、兢兢业业,甚至还少不了“加班加点”、“虚心请教”。检查中,领导、专家们往往看到的正是他们期待的“秩序井然”、“有板有眼”或者“莺歌燕舞”、“热火朝天”。试问:这样的“被安排”,检查组对工作实情了解多少呢?

再比如特色与不足被提前“安排”。检查组的领导、专家们,大多见多识广,可谓“行家里手”,他们对基层单位、部门一些常规的、常态的工作往往见惯不惊、不屑一顾了。但是,年终检查后,检查组总得总结几句以说明工作开展得扎实深入,以证明其实力和水平,更是为了留下检查与指导的“痕迹”。然而,对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最熟悉、最了解的莫过于基层同志们了。加之检查组在年终要去检查、指导的单位、部门又多,时间紧、任务重。于是,检查组总结报告中各单位的特色亮点,被一些为领导省心、省事的基层同志们提前“安排”出来了——这样的特色与不足不但符合实际,而且把握有度,又中肯又接地气。试问:这样的“被安排”,到底有多少实效和意义呢?

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八项规定实施五年来,作风建设一直持续推进着。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部分领导干部年终检查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亟待整改的方面——年终检查,杜绝“被安排”。

(作者单位:绵阳市富乐实验小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