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拒绝“玩花样”

[ 作者:黄山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四川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四川省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报道,详细总结了四川省2017年脱贫攻坚成绩单,并对2018年工作作出部署。(12月22日 四川日报)

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成绩无疑是傲人的,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这样的成绩单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可是,纵观全局,还有很多地区脱贫成果少、成效低、速度慢。尽管“花样百出”,却难逃困难群众“难脱贫”,领导干部“脱贫难”的困境。

大喊脱贫口号,党员干部成“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现实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乏“口号式”脱贫。在工作规划时制定“高难度”脱贫任务、在上级领导前立下“不脱贫,吾宁死”之类的军令状。可是真正检验脱贫成效时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可置信。昔日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如响亮的耳光打得人体无完肤。“纸上谈兵”,看起来规划详实全面,操作时却举步维艰;“等靠要”思维严重,总想着即使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也会有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如此种种,如“拦路虎”般拖累了脱贫攻坚战役胜利的步伐。

大费周章搞“迎检”,党员干部成“迎宾小姐”。内蒙古一旗县扶贫,半年要评比5次,而一次迎检要花20万,这样的数据让人瞠目结舌,而这一次20万的迎检费究竟花在什么地方了?迎检过程中,各种培训费、会议费等必须可少,必要的办公用品必不可少,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好吃好住好招待迎检队伍。这样多的开支加起来,花掉20万元可能也是九牛一毛。在扶贫进度交叉考核越来越严的当下,很多干部将心思用在迎检上,而不是用在真扶贫上。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要考核单上的成绩,不顾困难群众切身利益;这样的扶贫,宁可不要!如此扶贫,如“绊脚石”阻碍了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号角的吹响。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并存的系统工程,讲求“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切不可因为部分不作为干部而因小失大、扰乱全局。首先,精准扶贫,解决问题是关键。为此,脱贫攻坚应该在“绣花针”式的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多一针则庸,少一针则乱”,“绣花功夫”成于细致、贵在精准,扶贫工作亦是如此。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有效区分轻重缓急,把扶贫资源都用在“针尖”上,有条不紊的推进工作。找准对象、明确目标,用细致的措施和切实的手段“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次,不定期开展已脱贫对象“回头看”,扎实开展“回头帮”,落实领导责任,对已脱贫群众现状进行认真的梳理,发现隐患及时预防,进一步帮助群众远离贫困、“真脱贫”。

“为官一日,食禄为民”。虚荣泛泛,不值一提。若得荣耀,方为真贵。不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愿广大战斗在一线的脱贫攻坚战士们不虚此生,无悔青春,不枉百姓信任之恩。举全国之力、不遗余力,奋勇“抗贫”,当全国都能像四川一样交上漂亮的答卷时,中华大地上定将奏响全面脱贫新时代凯歌!

(作者单位:绵阳市安州区兴仁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