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反复填,考核太僵化,帮扶一边倒,标准一刀切。中部某县旅游局新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县里要检查扶贫档卡,为完成任务,第一书记向本单位求援。县旅游局只留一个值班人员,全单位下村突击填表格,一切业务暂停。“填报各种表格成了扶贫工作最大负担。”这位书记打趣说。(12月18日 人民日报)
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收集数据、填写表格,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摸清当地贫困状况的家底,弄清楚每家每户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后期通过处理和分析,深挖贫困“大数据”的价值,从而为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填表格是扶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填表格不应该成为扶贫干部的“主业”,老百姓也不是靠填写两张表格就真能脱贫。
当前,很多地方为了更好地完成扶贫表格填写,召开专门培训,讲授表格填写技巧。于是乎,乡村干部每日奋笔疾书,沦陷于各种表格填写之中。另外,乡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面对设计复杂的表格,经常是一头雾水,反复修改。填写表格变成了工作重点,耗费了乡村干部大部分的精力,导致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走访调研了解真实情况的时间反而减少,实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精准扶贫的关键和重点在于狠抓落实。如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表格填写、反复核对上,谁有精力去切实抓扶贫工作。甚至于有的地方脱贫时间也由表格说了算,表格上填写哪年脱贫,即为哪年脱贫,全然不考虑贫困户的实际经济状况,这样的“表上脱贫”意义何在?脱贫攻坚需要的是“干货”,来不得半点虚假。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当前,距实现2020年7000万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之上而下撸起袖子,使出“绣花功”,形成强大的合力,全心全力把时间、精力用到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工作上,而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在表格上写写画画。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