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管好困难群众救命钱才能“低有所保”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4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云南省德宏州纪委通报了“陇川县民政局‘靠山吃山’塌方式违纪违规案”,通报指出,陇川县民政局长期以来对申请享受低保人员抽查、核实、公示把关不严、监管缺失,70%以上干部职工亲属违规享受低保。(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年11月30日)

“救命钱”沦为“唐僧肉”,作为扶贫帮困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居然“靠山吃山”, 把理应服务群众的权力变为损人利己的工具,这样的行径,除了愤怒还是愤怒。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该局局长,居然辩称毫不知情,还公然以“民政作为最后一道关口,我们也是按照30%的去抽查,但是‘灯下黑’,对老百姓那边去抽查了,干部职工家属没有抽查。”为借口,妄图推脱责任,这样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敢担当不作为,非但不能洗脱违规的事实,更会让人多一份指责和唾骂。

国家的低保政策,本是用来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的重要措施,通过低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可以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减少和降低社会矛盾的出现,是实现困难群众精准脱贫奔康,共享社会发展红利的重要手段。但就是由于有像陇川县民政局这种“假公济私”“灯下黑”,侵占人民群众利益现象的存在,不仅让人民群众服务打了折扣,为脱贫攻坚的道路增加了障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以及党员干部的形象。

陇川县民政局‘靠山吃山’塌方式违纪违规问题,暴露出个别地方和部门还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微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基层权力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和短板,特别是因相关部门审查不严、监管不力、政策公开与公示制度形同虚设,权力得不到真监督,制度得不到硬执行,发生的侵占人民群众利益、贪污腐败等违规违纪问题,是成了引起人民群众反感,反映强烈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竭尽全力予以解决,防止出现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产生怀疑、缺乏信任的情况发生。

管好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关乎贫困群众的日常生计和脱贫致富,是相关公职人员应有的基本素养,带领和帮助人民群众奔康致富,是广大党员干部职责和使命。减少和杜绝类似把“救命钱“沦为”唐僧肉”等公职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出现,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法纪意识,始终人民群众的冷暖牢记心中,把群众利益植根于脑,全身心投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管住管好“救命钱”,杜绝“靠山吃山”问题发生,让“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领导少发生少出现,除了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遵章守纪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堵住制度的“漏洞”确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治标更要治本,除了要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加强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打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扶贫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不敢贪、不贪腐成为一种自觉;要大力发挥“两个责任”积极作用,夯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意识和自觉主动,解决好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管住管好自己的同时管住管自己下属和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牢记心中,努力做为民的表率、实干的表率、发展的表率,真正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自觉抵制和杜绝侵占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在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