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建成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 作者:张一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3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人民日报 10月21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2020年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方法,尽快构建扶贫工作体系。下足“绣花”苦功,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和“如何退”四个问题,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既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系四川省开江县骑龙乡六家坝村支部书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