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凉山,同样是修路,曾经让习近平总书记感到揪心的“悬崖村”又有新进展。在2016年搭建起1500根钢管组成的“天梯”之后,今年村里忙着补充搭建,优化设计线路。6000根钢管,2556级梯步,让村民们更加切近脱贫致富的梦想。(人民网 10月12日)
“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海拔1600米。从山底的小学到山顶的村庄的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钢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由此可见,“悬崖村”的脱贫工作刻不容缓,要精准发力,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现如今,“悬崖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吸引青壮年陆续回家,激发他们干事创业,财富大门正为悬崖村民敞开。更可喜的是,在6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的努力下,优化设计路线,变成6000根钢管,2556级梯步,让村民们更加切近脱贫致富的梦想。同时,“悬崖村”收获最美爱情,第一个大学生媳妇留村当幼教。这些可喜可贺的脱贫攻坚成就,一个个行动背后,都是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的生动实践。
盖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做客栈,有的要开烧烤店,有的要把蜂蜜生意做大,还有的想把小卖部扩成超市……这些想法都是政府部门建立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悬崖村”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沿悬崖陡壁垂直而下800多米长的山路,在这条险峻异常的“天梯”上,曾摔死摔伤多人。个人观点认为既然“悬崖村”地势险要,不适合人群居住,那为什么不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扶贫措施呢?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悬崖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土壤肥沃的山坳中,这里有适合耕种的条件,祖祖辈辈都习惯于靠这些吃饭。另外一方面,这里有旅游探险的价值。
那么,针对“悬崖村”旅游探险价值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措施进行开发,一是引进大型旅游公司将“悬崖村”进行设计改造,从旅游探险的安全措施到景点的设置都可以全方位的考虑进去,这样“悬崖村”的村民可以在旅游公司里面打工,或者做钢梯“背夫”,或者开发农家乐,亦或者变卖特色农产品。二是村民以旅游合作社的方式,抱团发展,招商引资,实施贷款,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探险项目。这样,来探险旅游的人会络绎不绝,自然村民的腰包会硬朗起来。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只要选对扶贫的方法,就会有效果。面对贫困的复杂问题,我们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像“绣花”般干扶贫,川人有基因。蜀绣就以针法严谨、针脚平齐为特色。精准,成为四川脱贫攻坚核心关键词和生命线。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四川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党保持一股劲、一股气,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地作工作,真正下一番“绣花”功夫,,为扶贫脱困加码,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护航。
(作者单位:蒲江县农业和林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