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几千年历史,农民都是苦难深重的代表。
与天斗,与地斗,终究只混一个不死。
地主的盘剥,资本的奢血,封建王朝的压榨,都只因农民从来没有形成合力。
历史已经过去,共产党从建党起就一直重视农民问题。让农民找到了归属,一往无前地追随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的农村第一次建立了集体经济。可以说,就是这种经济支持,初步让中国人吃饱了肚子,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底子。
低水平的集体经济终究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改革开放,极大的激发了活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再说农村集体化是不是有点犯忌呢?作为农民的我不知道。
但面对空心化的农村,看着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心总是沉重的。浪费啊,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看着老一代农民的离去,以后的地谁来种?闲暇之余,我想起了以前的集体经济。改良一下如何呢?
我梦想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以国资为主,村集体为辅,科技主导,农户参股,村基地,县工厂,工农结合,政府监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新的集体经济模式。
允许无能力的农户以土地或劳力参股,要求高校或科研人员以技术参股。以建立农村绿色、高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为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建立乡、村种植基地,市、县深加工工厂为目标的经济发展链条。由村委负责管理,县乡二级政府负责深度监督,强调科技作用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这种新型的集体经济模式,绝不能是大锅饭的翻版!
现在的中国很有必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一、国家的性质要求共同富裕。
毛泽东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希望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
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在城市经济取得极大发展的前提下,国家抽出精力扶助农村,正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工人,农民跟着共产党一起闹革命,现在让农民跟着共产党一起建设农村吧!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能停留在纸上,先辈的愿望有待中国后来的领导人去实现。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缺失,是社会主义经济所有组成部分的重大缺失。
社会主义经济从所有制角度的界定,即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今的中国,国有经济正红火,民营经济蒸蒸向上,外资独资经济也在中国杀出了一大片天地。我想问集体经济去哪里了?
改革开放后的乡村集体经济,早已让部分人蚕食甚至鲸吞了。以前不说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最少每个乡镇里,集体经济挑起社会运营的大梁。相当一部分乡民都能就近谋业。记忆里,我那山乡小村都有一个煤矿,一个电镀厂,一个专业种植园。附近各村也都有各行业的一些集体所有的小工厂。
这些年一直强调的是国有与民营,乡村集体所有的企业却无人提起。在农村,部分人的富裕并不能展示制度的美好。集体经济的重建,有利于平衡人们的心理状态。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人人受益,是社会主义的王道之举。
三、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发展不能让农民走开。
十几元一亩的耕地,百十元的农田甚至荒山不要钱。资本在农村圈地,请问农民的利益在哪里?没有农民参与的农业变革,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迎合资本,只会造就更多问题。让农民进城上楼,农村问题就不存在了吗?存在感,获得感,认同感,是一个人内心幸福的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尽最大的可能,让农民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来。集体的建立,可以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
四、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替代单纯的扶贫,可以解决年年扶贫年年贫。
一直有听说,种子发下来,直接煮了吃。给的肥料钱买瓶白酒喝。这个是我朋友说的,他曾经到过甘肃,青海,四川那边很多的贫困乡镇。辜妄言之辜妄信之。但精准扶贫却是乱像丛生,甘孜州委书记怒批扶贫乱象 抓阄确定贫困户 。呵呵,不要为难基层人员,精准扶贫本就是一个无法做到公平的事情。
单个的扶贫与集体的发展,哪一种更能让社会稳定呢?
作为个体的农户,无法应对农业的风险。种植的盲目性,管理的粗放化,抗天灾虫害的低水平。销售的无力化,都是农民心头的痛。累死累活干一年,不够孩子上学钱。更何况,没有科技的引领,没有科学的调查,这个扶贫方法倒底对还是不对?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集体产业建立就是那个渔啊。
因此我个人认为,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当尽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建立也能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强大动力。也能更好的融合城乡差别。
不要谈集体经济而色变,集体经济让普罗大众均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和谐。新型集体经济的重建,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的体现。
一个没水平的农民:周立群
2017-08-1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