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重挥反腐利剑 斩断腐败末梢

[ 作者:刘国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3 录入:吴玲香 ]

据河北省纪委网站消息,日前,经省委批准,省纪委对定兴县委原书记王少雄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9月12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县巡察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微腐败、“小官大贪”等突出问题,4100多名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和1.16万名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十分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从高级干部严起”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

治理微腐败,关键是要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使县乡党委真正承担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有专家表示,微腐败之所以成为顽症,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在落实责任上存在逐层递减现象,甚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县(市、区)委书记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但又处于“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尴尬位置,没有对应对等的权力与之相抗衡,各种形式的监督几乎成了“聋子的耳朵”。县委书记本人的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县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一个县(市、区)的党风、政风、民风,而且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苍蝇”感受更为真切。“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微腐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群众最期待的。反腐利剑不仅要斩掉大的毒瘤,还要重力挥向“末梢”上的“微腐败”,对那些损害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用壮士断腕的魄力,一究到底,不留情面,坚决查处。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每减少一分,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增加一分。反腐利剑斩掉大毒瘤,斩掉“末梢”上的“微腐败”,不仅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而且带来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政治生态的改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作者地址:平武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