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表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吹响攻坚冲锋号、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牵牢“精准脱贫”这个牛鼻子,形成全社会扶贫开发的大合力、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全国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各级部门会同乡镇进村入户在脱贫攻坚上找问题、补短板,成效显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贫困户脱贫标准为“1超6有”,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达到这些标准,还不能说从根本上脱贫了。因为作为贫困户,智障、残障、因病、变故、文盲、鳏、寡、孤、独是主要因素。这个群体,因长期贫困,从内心里有自卑感。所以扶贫还要结合社会力量和扶志双管齐下,才能实现硬指标与软指标的脱贫。
智障、残障、因病等失去劳动能力而监护人、扶养人或赡养人确实又没有能力履行监护、扶养或赡养义务的人员,经民政部门核实符合条件的,进入由政府建立的养老护理机构予以解决。让这个群体也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引导。通过“一超六有”的体系完善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具备,要引导贫困户要想活得有尊严,就必须自身努力加热爱劳动开始,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贫困户从家庭实物摆放、庭院内外环境卫生、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入手,让自己精神面貌和大家同步。县、乡、村脱贫工作要做到因人施策。根据贫困户因智力弱、缺劳动力的情况,可以结合成立党员与贫困户互助对子、干部与贫困户互助对子、致富能手与贫困户互助对子等形式,通过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致富。利用合作社或协会,经贫困户同意可以对土地、林地实施流转、托管的形式实现增收。对于缺技术的贫困户,可以在政策上实行定单式技能培训,实现定工作岗位脱贫。也可以向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对于缺资金的,利用政府小额信贷、免息或贴息等政策向贫困户实施贷款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企事业单位、合作社、协会等用工单位,尽量使用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人员并在政策和税收上加以倾斜,鼓励全社会关心帮助贫困人员。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精准扶贫工作只有在扶志方面加以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洪流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全国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迎阳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