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荥阳市纪委召集全市6个移民村的18名村干部,在城关乡上集社区开了一个警示教育会。会议的内容很简单,通报了上集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兼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刘建峰、会计王成栓,骗取、贪污国家移民扶持资金23万余元,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这一典型案例。(8月1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伪造工程合同,伪造付款证明,套取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6万扶持资金竟贪掉23万。
抽丝剥茧,发现问题。按照常规,一般巡察只对被巡察单位本身进行巡察,而河南省荥阳市纪委则探索下沉一级,根据管辖范围,还要对被巡察单位的下属单位延伸巡察,不留死角。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的下沉,即巡察重点、抽查情况和谈话对象。在巡察重点上,明确围绕群众关心的“三资”、扶贫、惠农、基层执法等问题,着力巡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受贿、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深挖细排,起底问题线索。各级各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发布举报公告,公布基层“微腐败”整治对象、重点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层层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举报邮政信箱和电子信箱。特别是把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作为整治基层“微腐败”的重点任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民心的一头连着中央牵挂,另一头连着百姓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近年来各地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微腐败”问题得到查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3月“每月e题”邀请网友就“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增强党的信用”谈谈经历和看法。在我们收到的热情反馈中,既有饱含真情实感的所见所想,又有不乏真知灼见的体会建议。
精准靶向,强化真纠真改。统一制定谈话表和承诺书,设立自查自纠上缴资金账户,按照自查从轻、被查从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要求、传导压力,确保自查自纠全方位全覆盖。当今,群众痛恨“微腐败”、斥责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和“聚焦点”。“微腐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就是利用“微小”的公权和工作之便,肆意刁难群众、冷落市场主体,奉行“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就是因为“微腐败”的兴风作浪、习以为常,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和营商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所以,查处“微腐败”,必须“下手狠、出重拳、拔祸根、搞彻底”,不可“空喊虚抓”或“见好就收”;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抓到底,防止“反弹”和“回潮”。
动态督导,强化指导跟进。纪委开展精准式、常态化督促指导,采取走访座谈、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针对查处“微腐败”中暴露出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放思想“洗脑充电”为先,对“微腐败”行为开展大规模、全方位、拉网式、全覆盖的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做到利剑高悬、真枪实弹、弹无虚发、精准发力,强力推进、有序深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边查边纠、注重整改、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