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吃喝、公款购买烟酒;伪造凭证虚报冒领村集体资金;以考察新农村建设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用村集体资金为个人慈善捐款“埋单”……(8月7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浙江省玉环市玉城街道塘墩村党支部原书记苏为作等6名村干部变着法子挥霍村集体资金15万余元被“一窝端”。这是典型的“吃拿卡要”微腐败,是各级党委近年来重拳惩治的对象。
“大老虎离我们太远,眼前苍蝇每天扑脸。”相比“老虎”而言,“苍蝇”的存在更容易给群众带来“烦扰”。他们有的吃拿卡要,给群众办事设置诸多困难;有的优亲厚友,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有的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公款。这些“微腐败”现象不但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而且往往发生在百姓群众的眼皮底下,危害面广,容易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并且损害了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对基层的“微腐败”,各级党委态度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零容忍”,就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惩治一起。然而为何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却时有发生,这是各级党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些地方惩治微腐败效果不尽如人意,和微腐败大多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那里往往是监督的盲区,监督的力量相对较弱,基层“苍蝇”的腐败行为往往难以暴露,给纪检监察部门打击提供了困难。因此各级党委在惩治“微腐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管齐下,要对基层微腐败实行两面夹击,这样惩治微腐败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治微腐败需要“关键人物”。大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例表明,对基层干部监管失之于宽,是造成诸如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的根本原因。唯有让党组织和纪检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切实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切实打好查处“微腐败”工作的攻坚战、翻身仗。通过对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排名靠后的单位党组织和纪检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被市纪委集体约谈的方式,必将倒逼各党组织和纪委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职担当,是抓住了“牛鼻子”,让他们充当根治基层微腐败的“关键人物”。
各级党委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通过党组织建设,给基层干部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让他们自觉地筑牢反腐倡廉的堤坝,自觉地做到廉洁从政,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地发动群众,要通过广播、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让群众行动起来监督基层干部,让基层腐败官员无处藏身;此外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对曝光的基层腐败官员进行严惩,用严惩来教育震慑基层干部,来提振群众的监督积极性。
根治微腐败,需要抓住基层主要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让他们充当“关键人物”,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效的措施,为基层从严治党站好岗。老百姓主动监督基层干部,主动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基层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纪检监察部门严惩露头的基层贪腐官员,这样的两面夹击,对基层微腐败的打击,可能是事半功倍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