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耕地

[ 作者:贺国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31 录入:吴玲香 ]

7月27日,山东省政府召开土地卫片执法监督检查警示约谈会议,副省长王书坚对2016年度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滨州市、博兴县、邹平县、荣成市、济宁市任城区、临沂市兰山区政府和临沂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警示约谈。(7月27日齐鲁网)

古人云: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我国人口约占全球23%,而只有约7%的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增长,在考虑提高单产、耕地的复种指数和粮经比例的情况下,经综合测算,我国要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耕地绝不能少于十八亿亩。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国务院明确要求要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但现实中,一些个人、单位甚至包括政府部门乱占耕地,滥用耕地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还有扩大化的趋势。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土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非法批准用地、拒不交还土地等行为屡有发生,如近年来发生的“湖北房县地方政府斥亿元巨资扩征土地兴建豪华办公楼”、“山西省万荣县7个项目未批先占1211亩耕地”、“河北张家口‘西豪丽景’住宅区未批先建”等违法案件, 都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以上行为,严重危及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危害了耕地保护目标和粮食安全,危及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何土地违法违规禁而不绝、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有限的土地资源是严重制约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大量需求,使土地资源在市场配置过程中凸显稀缺而供不应求;二是获得土地成本高昂,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不惜铤而走险;三是一些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政绩违法违规使用土地。

保卫耕地,寸土必争。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规范用地秩序的一系列重要部署, 倡导科学用地观念,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切实规范土地管理和利用秩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严格管理, 严格执法,依法办案,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坚决遏制土地违纪违法高发态势,切实维护良好的用地秩序。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实施联合执法责任机制,共同推动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有效开展。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只有我们“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耕地”,守好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占补平衡、有序流转,宝贵的耕地资源才会成为中国永续发展的不竭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中共游仙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