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2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7月24日,新华网)
国务院扶贫办近日紧急下发通知,叫停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把基层扶贫干部从“材料堆里”“解放”出来,更有利于集中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财力,放手开展脱贫攻坚。“打蛇打七寸”,通知很及时、很严厉、很有必要,回应了基层呼声,为基层减负松绑指明方向,旨在不断提高扶贫帮扶质量效果,值得点赞!
“通知要求,各地要减少填表报数量。”强调的是统一信息系统、注重扶贫效果。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地方信息口径不统一,今天一种表,明天一种表,把县乡村组干部“困在”办公室里编表,材料堆成山,打印费用去不少,做了不少的“无用功”。基于此,通知从两个方面为基层“减负”,一是从2018年1月1日起,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上报,不再要求县以下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提供;二是各地扶贫部门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严禁层层增加指标和填报频次。
“通知还要求,各地减少检查考评。”强调的是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杜绝虚假的“形式脱贫”。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方政府为了给检查组、视察组留下一个“好印象”,在省道、县到乃至村道的公路沿线,制作不少的高档大型展板,在县乡村会议布置了“作战图”,印发了脱贫“成效”的“画册”,凭空编纂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看似高大上,其实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等等。为此,通知提出三个方面的刚性要求:一是只有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权确定督查巡查、考核评估,控制了检查泛滥;二是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注重核查脱贫质量,减少对纸制档案材料的检查;三是严禁为迎接视察检查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对扶贫检查与被检查的双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还对“文山会海”敲了警钟,通知强调指出:一是一般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以减少地方参会人员往返周折;二是减少发文数量。凡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通过会议部署的不再另行发文;三是国务院扶贫办除综合司外,机关各司、各直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向各地扶贫部门正式行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几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值得表彰鼓励。但有些方面却走了形式、误入歧途、相互攀比、造成大量浪费,很有必要“风行雷厉”地狠刹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歪风:其一,上级扶贫部门要加强加强顶层设计,对督查核查内容、目标、形式作出统一要求、并严格贯彻执行,避免省市县层层加码的现象发生;其二,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第三方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曝光顶风违纪者;其三,加强问责处理,对于大搞形式主义、忽视扶贫质量、浪费国家资金、追求政治虚荣、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对相关人员应问责并通报。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