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上午,浙江大学农学院赴泰顺社会实践团队从杭州出发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为落实团中央“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要求,助力“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
团队一行七人,分别是植物保护、应用生物科学和农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两名带队老师的配备显示了浙大农学院在实践育人方面的高度重视。其中一名是为泰顺当地所熟知的“科技财神爷”浙江大学教授汪自强老师,他是入驻泰顺最久的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教师,为当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9个,承担了多项省、市农业成果转化和推广项目,以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守在扶贫第一线,今天他以教师的身份又带领同学们来此学习实践,奔走在潜心育人的路上。另一名带队教师是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杨景华教授,现任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副所长,曾获浙江省“钱江人才”、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等称号,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实践从走访调研中聆听的一个个扶贫故事开始。
终日酿蜜不停息,酿成佳蜜众口饴
严立超,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社长,现在是泰顺县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王”。但在开始养蜂的阶段,他四点便进入山林中寻找蜂种,养蜂的产值却一直上不去。得知严立超养蜂场的情况后,作为科技特派员的汪教授主动找到他,帮助他生产经营。
严社长告诉我们,那时虽然他们产出的蜂蜜为天然土蜂蜜,但是没有QS认证,无法上架流通,阻碍了蜂蜜的出售。然而进行QS认证费钱费时,他本不愿意去,为此汪老师反复解释和强调QS认证的重要性,最终说服了他,并且亲自跑单位,找资料,帮助他进行申报。提到这点时,他感慨道:“当初一狠心贷款40多万建立一系列厂房等,现在想想还是值得的,没有QS认证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些了。”汪老师还为他请来了养蜂专家苏松坤,经过多次试验与改进,把圆筒老式蜂箱改进为如今的板式蜂箱,并申请了专利。
“过去,我跑外地买蜂种,现在,都跑到我这里来买”。严社长不但自己富起来,也带动百花蜜蜂合作社里面100多名农户共同养蜂致富。汪老师为我们介绍时也说,“严社长自己不知道被蜜蜂蜇了多少包,摸索出一套养蜂经验,但是无论谁来请教,他都无偿的传授自己的经验给他。”
山地试新种,种传千万家
彭作生,泰顺县早期为数不多的农技员之一,农民出身,立足于山区与基层,试种优良作物品种并向外推广。
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彭作生与其妻潘晓玲合办的万香甘薯专业合作社中种植有多个作物品种,其中占地较大的中茶108、甘薯、蔬菜等品种多是由汪自强老师为他们介绍引入。因他们生长于泰顺山区,对外界的接触较少,对外面的新繁育品种不够了解,而汪老师的帮助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通过汪老师引入新繁育的作物品种,彭作生在地里试种,确认该品种品质产量均较原来品种优良后则向其他农户推广,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他说:“我是农民出身,不像你们上过大学,平时都是自己琢磨的,对于高新技术我也不大了解,而有了汪老师我就可以随时提问,汪老师也总是会及时帮我解决,有了汪老师,我们就有了依靠。”如今,合作社中已有很多从外界引入的新品种,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科技局、农民等都可以到他这边获得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有力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辛劳数十载,谁解助茶香
位于泰顺县仕阳镇上的万众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泰顺县有名的大企业,茶园处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群山环抱。这家茶园本是当地农民的集体企业,后由谢细和一人承包经营,2000年左右得到省里专门资助,发展逐渐走上正轨。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力紧缺问题严重,用工成本高,采集效率低,无法盈利。
转折发生在2005年,他与科技特派员汪老师结对,在汪老师和茶学院教授的帮助下,引进了机械采摘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采茶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增收显著。同时,谢细和和教授们对当地的茶农进行专业化培训,教他们如何机采和炒制茶叶。
起先茶农的机采技艺还不熟练,采的茶有很多老叶,不能回本,但谢细和还是以原定价格收来茶叶,然后将其弃置于自己家门口,“既然机采,就一定要收过来,如果我不收,他们该怎么办啊?况且我把茶叶铺在外面,也能对农户产生启发,告诉他们下次要好好采。”谢细和说。目前,高端茶叶仍需要人工采摘,谢细和常从外省找劳动力来采摘,我们不解他为何不在本省找,他说:“农户也需要找采茶工帮忙,我们总不能和农户抢人吧?还是我多花些钱从外地雇吧!”
最好的感谢,就是成为你
11年前汪老师来到这里,大家以为他会是匆匆过客,谁知他就这样扎根在这里,他总是会“不请自来”,把乡民当成自家兄弟。他走上讲台科普培训,走到地里解答问题,牵头引线带来专家,把学问作在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山。感谢的话也许乡民不好意思说出口,但他们一直把感谢记在心里,对“老汪兄弟”最好的感谢,也许就是活成他的样子,像蒲公英一样,把技术的种子散播开去。
跟随老师在泰顺的走访中我们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热情的与汪老师握手,汪老师虽然不是泰顺人,但却成为当地人交口称赞的自家人。实践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对优秀的共产党员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资深教授和青年教授带领着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泰顺的山区走访,让务实奉献的精神在血脉中一代代流淌。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对得起国家、社会和人民,你就是就是中国梦的践行者,都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