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扶贫要想方设法增强造血功能

[ 作者:江平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274 更新时间:2017-07-05 录入:吴玲香 ]

一个双肩包,走到哪里他都背到哪里,他一会儿与村民聊聊,一会儿看看养殖现场,一会儿做做笔记。这个忙碌的身影就是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乡南塘村第一书记秦怡平,上饶市地税局一名普通的科级干部。(7月2日 人民日报)

笔者认为,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更是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扶贫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现实意义十分重大。要打赢一轮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扶贫,实行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精准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摸清底数、找准穷根,才好分类指导、因户施策。要更新观念,强化脱贫攻坚战略定位。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结合扶贫地区实际,量身定做,统筹扶贫工作主体。精准扶贫,必须瞄准扶贫区域的个性需求,统一规划。同时要科学规划扶贫项目,让其真正发挥造血功能。

扶贫,不是一句口号,扶贫政策不是“撒化肥”似的广播“善款”,要全面推敲扶贫政策,包括结构性的问题、地域差异、风俗民情等,务求做到把准群众的脉,按需给药。

扶贫,更要转变扶贫观念,变“输血”为“造血”,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善于把贫困和扶智与扶志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增强“造血”功能,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让其看到光明的前途,使其从心理上能够自立;把贫困户的“智力”扶起来,帮助他们掌握致富的本领,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在国家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今天,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扶贫道路将会大大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因此,各级政府在扶贫时,不断加强基层农村考察,贫困户考察,形成地域性多点开花式扶贫,避免盲目性,要善于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用实际行动描绘共同富裕的蓝图。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