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啃下扶贫硬骨头还需建立长效机制

[ 作者:陈杰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26 录入:吴玲香 ]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因贫施策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万人以上顺利脱贫。(光明网 6月24日)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我国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逐步确立,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建档立卡、驻村帮扶、资金监管不断科学化、规范化,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已经确立。如何筑牢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完成“啃硬骨头”的任务成为眼前的当务之急。

啃下“硬骨头”,还需有副“好牙口”。截至目前,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点赞。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扶贫工作的难点也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用啃骨头的韧劲,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许多农村青年纷纷跳出农门,外出务工,一些地区农村党组织干部呈现老化现象,贫困村“两委”班子普遍老化弱化。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回城,第一书记完成任务后也将陆续撤离,这些都是现实中,贫困地区将来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让刚刚出现的曙光继续照耀困难地区,如何带领当地群众继续致富,如何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果?这些问题都是一个个不容忽视的难点。

找到“穷根”,更须对症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要解决好当下发展问题,也要解决好长远生计问题;既要攻坚拔寨、又要巩固提高。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致富动力和能力是治本之策。激发出让贫困地区的自愈能力,自主创业创新,自发搞好脱贫开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自强不息,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方法,也是铲除“穷根”最为有效的途径。

“扶贫先要扶志”,这不是套话,而是关键。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激发扶贫对象的内在动力,就是激发他们摆脱贫困、致力创业的梦想。要把激发贫困群众自发、自愿、自觉的致富愿望,作为扶贫的重要举措,通过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途径,扶持一批有想法有干劲的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用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明确奋斗的目标,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心愿望,杜绝“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贫困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他们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

(作者址地: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